|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价格歧视,就是商家为攫取消费者的最后一元钱而“自导自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望月思真 发表于 2018-11-26 19: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望月思真
2018-11-26 19:01:22 3403 0 看楼主
小梁在9月初从网上定了一本旅行风格的台历,标价159元,但是提前100天购买,可以享受五折优惠,也就是79元的价格,这几天刚收到,心想五折买的这性价比不错了。

可能对于一个铁杆驴友来说,全价买这个台历都觉得物有所值,但是小梁想起也是本年初,从这家平台订购了2018年的台历,那时候的价格就比力便宜,大概3折的样价格就能买到同等品质的台历。





正因为2019年还没有到,所以预售的台历就会值钱,但是当2019年到了的时候,那么台历就会因为到了时间期限就会“贬值“了。其实这种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同的用户对于同一件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支付意愿也就有所不同。如果只设定一个价格,定得高会流失掉不少用户,定得低又会损失掉一些本可以收入囊中的利润。因此,聪明的商家发明了“价格歧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消费场景,给出不同的定价,从而攫取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后一分钱。

乍一听“歧视”这两个字感觉是贬义词。其实在经济学范畴里,“歧视”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强烈的道德色彩。这里的歧视指的是差异,所以价格歧视可以简单理解为价格差异。

价格歧视无处不在:比如“麦当劳冰激凌,第二杯半价”;比如服装反季销售,原本冬天1000元的羽绒服,到了夏天 300元你就能买到;再比如上周你去过的烤鸭店送了一张烤鸭券,本周可以六折再点一只。



麦当劳甜筒,第二个半价

商家所做的,不是看低你,只想掏空你。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双12,请问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双十一

但也有人和小梁说,能受到别人的价格歧视,有时候也是你投资本身的一种奖励。

那这个逻辑,容易理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望月思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40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