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邻里变闺蜜 重庆留守妇女互助开启自信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望月思真 发表于 2018-12-4 08: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望月思真
2018-12-4 08:13:54 7848 0 看楼主


图为农村留守妇女摘柠檬比赛。 钟欣 摄

中新网重庆11月16日电 题:邻里变闺蜜 重庆留守妇女互助开启自信生活

作者 钟旖

“为了照顾老小,3年前我选择辞掉工作留守在家。与想象中的简单枯燥不同,生活很充实。”16日,一场别具趣味的留守妇女摘柠檬比赛在江津区举行,来自重庆13个区县的百余位留守妇女代表穿梭在柠檬林中“大显身手”。31岁的刁亚告诉记者,是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让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2011年起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引导本地农村留守妇女组建互助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2015年7月,随着中央批准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群团改革试点,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的活动范围不竭被深化,从简单的合作社带动延伸至技能提升、心理疏导、创业帮扶等多领域,农村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精神状态也由此得到提升。

“每周互助组都有不同的活动,随着与邻居见面的次数增多,我和邻居从最开始的路人关系成了要好的闺蜜,现在常常结伴追剧、淘宝、绣十字绣、交流育儿经验。”刁亚说,“我们虽然是弱势的村中留守妇女,但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落后群体”,互助组培养了留守姐妹间的亲情,她们的生活充满自信与欢乐。

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互助组组长邱令陶是留守姐妹们眼中的“老大姐”。日常她除了组织大家开展技能、烹饪、育儿培训外,还带领村中姐妹们种植花椒脱贫致富,众人一起为互助组取了名字——“紫荆椒娘”。“村中近200名妇女都是我们互助组的成员,谁家有困难,互助组员都会自发前去帮手,大家亲如一家人。”邱令陶透露,在参加互助组前,村中妇女大多没有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下同),现在单靠售卖花椒一项,留守妇女人均年收入可达8000元。不少留守妇女闲时会自发结伴去周边省市旅游,愉悦身心。“在思想不雅观念上大家增强了互助意识,在经济来源上也提升了家庭地位,心态遍及很健康。”

“目前,重庆共有留守妇女134万人,组建有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5.95万个,实现农村留守妇女全覆盖。”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陈晓辉透露,近一年来,重庆妇联组织共为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培训1238期,3289场技能竞赛和1450场心理健康疏导活动。下一步,本地还将建立健全留守妇女关爱办事保障体系,让农村留守妇女更加自信、充实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望月思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84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