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的教育机构都在用的招生妙计,让你的机构生源一路看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uyangqinfang 发表于 2018-12-7 13: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ouyangqinfang
2018-12-7 13:39:41 3542 7 看楼主
暑招+秋招尘埃落定,教培机构的招生工作也进入了“行业淡季”。有些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有些却要忍冬挨饿,只能企盼着旺季的再次来临。


点击关注办校参谋,为您的机构成长助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极端的两种情形?
其实,除了自身的软硬件因素之外,机构生源的多少更大程度上是受招生及后续维护策略的影响。通常来说,机构为求生源爆棚,发力点主要在两个标的目的——如何获取更多的新生及如何最大限度安靖老生。







如何获取更多新生?



树立品牌形象
教育机构是商业与办事的结合体,只有学生及家长满意了,才会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而通过口碑相传带来生源,于教育机构而言,是最低成本的招生方式。
在现今同质化严重的培训行业,硬件设施可以复制,课程设置可以复制,教学模式也可以复制。唯有树立起权威的品牌形象,机构才能永驻于消费者心中,于竞争激烈的红海中乘风破浪。
打造独特卖点
所谓独特卖点,是指你的招生主张中最独特的一点。别人没有,不敢有,也不肯意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独特卖点不该为了不同而不同,而应是正中学生及家长下怀的。比如引进最先进的互联网教育产品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拓宽招生渠道
不少校长早有感悟,单纯依靠发传单、搞地推活动、短信轰炸等“硬性”方式招生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借助各种先进的互联网工具开辟招生新战场,已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风尚。





如何最大限度维护老生?



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有五大环节——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随着“个性化教学”的概念深入人心,机构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环节向前延伸,通过定向测试,寻找个体学习短板,明确阶段性学习标的目的,规划科学的提升策略,并在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即时性测评、过程性测评,真正实现教学的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






深耕办事
民办培训机构区别于公立学校的优势,就在于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加独特的增值办事,比如各种教学测评、科学的提分路径设计……这些可以让学生及家长充分感受到作为消费者所受到的尊重。
加强家校沟通
许多机构一味埋头教学,在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方面缺乏基本的沟通,也就是说售后办事不到位,这样家长怎会满意呢?
科学的家校沟通是维系机构和家长的纽带,能有效增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获取家长的认可,从而为续班扩科奠定信任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empmeng 发表于 2018-12-7 13:40:0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empmeng
2018-12-7 13:40:08 看楼主
都是空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朝秦暮楚 发表于 2018-12-7 13:40:3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朝秦暮楚
2018-12-7 13:40:3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angyh156 发表于 2018-12-7 13:41:1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tangyh156
2018-12-7 13:41:1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apaul 发表于 2018-12-7 13:41:39 | 只看该作者
5#
apaul
2018-12-7 13:41:3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潇洒的我 发表于 2018-12-7 13:42:11 | 只看该作者
6#
潇洒的我
2018-12-7 13:42:1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桃梅 发表于 2018-12-7 13:42:50 | 只看该作者
7#
桃梅
2018-12-7 13:42:5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海蓝城 发表于 2018-12-7 13:43:20 | 只看该作者
8#
海蓝城
2018-12-7 13:43:2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ouyangqinfang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542 | 回复:7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