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好的教育《家有儿女》——这些狠狠打父母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limin 发表于 2018-12-28 18: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iaolimin
2018-12-28 18:12:50 3372 0 看楼主
《家有儿女》在10年前火了。
那可是90后的回忆,逗比的刘星、优秀的小雪、淘气的小雨,他们的表演让我们这些90后的“老叔叔”“老阿姨”很难忘怀。






提起家庭教育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让很多人捧腹大笑。
贤惠有爱的护士刘梅,遇上了智慧淡定的编剧夏东海。两个再婚的人带着各自的孩子,组成一个五人的重组家庭。三个孩子性格不一:优秀傲娇的小雪、淘气幽默的刘星和可爱纯真的小雨。
欢乐一家人,演绎着温馨有爱的日常。
这部电视剧中有哭、有笑、有懊恼、有快乐。
随着年龄的渐长,重温《家有儿女》,发现了一个让我细思极恐的问题:家长的偏心容易害死人。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个桥段:
刘星的妈妈对小雪关怀备至,对刘星却是另一种态度。最后以至于导致刘星一再强调本身在家中的地位,表情也一度的下降。
三个孩子中,小雪从小成绩优异,七岁后在爷爷家长大。
直到爸爸夏东海再婚,才来到这个组百口庭。
刚进家门的一段时间,小雪对刘梅这个后妈很排斥,急于宣誓本身的主权。
而平时急脾气的刘梅对待小雪非常关爱,连夏东海都非常佩服她的耐心。






小雪对大猩猩感兴趣。
刘梅开始恶补大猩猩的知识,把小雪的房间安插成“猩猩主题屋”。
在房间里放了猩猩的模型、书本资料,并且想方设法找来化石、树枝做一个猩猩窝。






小雨年纪尚小,刘梅也呵护有加。
蚊子咬了小雨的手,刘梅温柔地挠小雨的手指。






小雨和刘星因为争抢着上厕所,小雨憋急了,尿到了刘星的床上。
被夏东海罚洗床单,不懂洗衣服的小雨,混合着各种刷皮鞋的颜料却越洗越脏,五颜六色的颜料沾染到了本身的衣服。






刘梅回家之后,帮小雨洗好澡,责备刘星不懂得谦让弟弟。






到了刘星这,画风突变,刘梅日常中对刘星说得最多的是:
“你是不是又调皮了?”
“你等着我揍你。”
刘星他是活力四射的。
他会叫上小区的小伙伴鼠标、键盘一起踢足球;迷上福尔摩斯时聪明地帮家里破案。
他是讲义气的。
好兄弟鼠标有难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他是勇敢的。
小区里的小孩子受欺负,他会见义勇为。
但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务正业”,在妈妈眼中他是三个孩子中最不懂事、最调皮的。
这也是属于刘星的“少年维特式懊恼"。
他偶尔也懂事以求获得刘梅的关心。
刘星认真擦卧室的玻璃,想得到刘梅的表彰。






刘梅却质疑刘星的初心:






“你不是就想通过擦玻璃,逃避写作业吗?”
刘星主动收拾小雪遗留在茶几上的垃圾,刘梅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
“你看你把这屋子弄的,都乱成什么样了?”






这样不问前因后果的责备,让刘星愁眉苦脸。
小小年纪就觉得本身过得很失败,连亲妈都不相信本身。






对一旁的小雪抱怨:
“在妈心目中啊,你们俩永远是最好的孩子。
我呀,我就是给你们垫背的。
你是没受到过那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你才不了解我现在的表情。”
小雪安慰刘星的多心,提出用实践证明刘梅是否存在偏心的情况。
所以他们展开了实验。
实验场景一:一起趴在桌子上。
小雪和刘星一起趴在客厅的桌子上睡大觉,小雨拉来了妈妈,不雅观察妈妈的反应。






看到这一幕,刘梅从座位上拽起了刘星,质问N连:
“怎么做着做着功课又睡着了啊?”
“昨天晚上干吗来着?”
“你不是挺早就回屋了吗?”
“又玩游戏来着吧?”






委屈的刘星指了指同样行为的小雪,刘梅轻声叫醒了小雪:
“必定是昨天学得太累了。我怕你在这儿睡觉感冒,回屋歇着吧,听见没有啊。”






实验场景二:
小雪和刘星都故意没去上补习班的课程。
刘梅恨铁不成钢地责骂刘星:
“不是你说你像话吗?看看人家别的同学,放了学,人家这补习班那补习班。
你呢,一礼拜就这么一堂补习课,你还旷课。”






对待同样逃课的小雪,刘梅会耐心地听小雪解释,小雪觉得补习课老师讲得太简单,不如拿这个时间玩耍。
在相同的两件事情上,刘梅对待小雪、刘星的态度截然不同。
不同待遇的强烈对比,刘星委屈巴巴地不满: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同一件事小雪是对的,而本身却是错的。
这就恰恰表现了现在二胎时代的情况,很多人都遭受过这样的“歧视”,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情况,父母在两个人身上,就表示的不一样。
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真的有很大的弊端。
漫画家几米曾在绘本中刻画过一个经常犯错的小孩,有句台词是: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需彼此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那些以为是本身不辞辛劳一直包容孩子的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本身的一些行为,也在被孩子包容,才不至于被不竭地放大。

孩子能够有什么样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用心才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iaolimin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37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