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藍旂飛 发表于 2018-12-29 17:0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藍旂飛
2018-12-29 17:05:46 3424 0 看楼主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必然会成功。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结论是: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必然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教育必需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必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需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 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 也不知道怎么安插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需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需要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必然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本身的孩子送 去学。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必然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藍旂飛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42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