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不做这6种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alataedu 发表于 2019-1-6 07: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alataedu
2019-1-6 07:50:39 2386 0 看楼主
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

关键是看父母给他涂上什么颜色

所以家庭的教育方式

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教养问题




之前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对此,大家都觉得不成思议,专家的解读也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本身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白叟常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替孩子承担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却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看看下面列举的6类父母,你在其中吗?

过分愧疚型
我们都知道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常常会说:“你得先对本身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一些家长,在罢休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还记得一些幼儿园妈妈群里分享的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本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报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为的就是让孩子少点愧疚感,不哭闹,把责任往本身身上抗。
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因为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愧疚;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你是否对孩子疼爱到极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但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不雅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控制欲极强型

《虎妈猫爸》大家看过吧,这种类型的妈妈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在很多妈妈眼里,孩子没有按你规划的人生走,随心所欲地表达本身的想法,做本身的决定,就是“变节”。

这种案例在我身边就有,现在孩子长大了甚至妈妈还会去管,成为了“妈宝”或者没有思想的人。

很多父母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就是特别乐意把本身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一些事业工作不顺利的家长,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拼搏中,为了让孩子按本身的想法发展,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都置若罔闻,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则通,堵则盈”,孩子若很难活出自我, 会觉得很迷茫,只有更加去依赖父母,求助怎么做,长期以往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热衷攀比型

中国妈妈爱攀比在国际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学考分,小到鸡毛蒜皮的琐事,中国妈妈总要拿本身的孩子和伴侣同事、左邻右舍攀比一番。买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补习班,甚至家里有钱的还要晒晒车,晒晒房。当然除了物质,最重要就是成绩的攀比。

人家的孩子去英语补习班,不管本身孩子喜欢与否,都不甘落后;孩子考了班级前三名,就问第一、二名是谁,要求下次赶超他。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砝码。渐渐地,通过身教,孩子的眼睛只盯着分数,只懂得吹嘘,不知为何学,不懂学以致用。

“孩奴”型

孩奴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热词”,形容某些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表现的生活状态。

试着问问本身有了孩子后,是否还有真正属于本身的时间?

很多妈妈经常感慨当妈前后的巨大不同: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伴侣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但真的是这样吗?也不尽然,首先,这样副作用很严重,因为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可以负责任的说,孩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过分担心型

同为带宝宝,近年来中国父母貌似精神要紧张得多。比如带宝宝外出,妈妈常常不竭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本身上下学的场景,恐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见到。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当然,社会上种种的不安全因素,也给妈妈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

其实,“处处担心,便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标的目的发展,也会整天绷得很紧,变得很敏感。

操劳过度型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画面:深更半夜洗衣服,父母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全程为孩子背书包,孩子在一旁轻松自得; 带孩子坐公交车时,孩子坐在座位上,父母却在边上站着;买了好吃的东西,孩子自顾自地拿着吃,从未想过身边的父母…… 勤劳朴实,这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但结局总不尽人意。如此种种,操劳过度的父母不禁感叹:我们对孩子是无私的,为什么孩子却越变越自私呢?

并且,自私的孩子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望,想要的东西必需想尽办法地据为己有。等他们长大之后,心中的自私欲还会不竭膨胀,有可能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就不择手段,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这样操劳过度会间接助长孩子的匮乏感和自私欲,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而优秀的家长,尤其对孩子独立自理能力方面罢休, 巧花心思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她)本身走,困难也得靠他(她)本身解决。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VIPKID在线少儿英语,针对4-12岁少儿在线学习英语,六万多名北美专业教师,可免费预约一节试听课,请加课程老师微信vipkid-zhenqi预约并了解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alataedu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38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