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古蔺、郎酒源地西部旅游休闲度假地正在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at 发表于 2019-4-26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vat
2019-4-26 08:31:11 3933 0 看楼主
近年来,古蔺县紧紧围绕“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的总体定位,着力优化全县经济产业结构,全力推进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

位于古蔺县东新镇的古郎洞形成于白垩纪,洞内景不雅观丰富,具有“洞幽、石奇、景绚、峡秀”的特点。主洞长约5000米,最宽处120米,最高处80米,洞内面积近60万平方米,容积超过200万立方米,其地下河更是长达数十公里。近年来,古蔺县引进泸州古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古郎洞进行了全面打造,景区本年被四川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大黑洞

泸州古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国学介绍说:“我们景区三期工程总计划投资是3.2个亿,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投资概算,也就是1.5到1.6个亿的样子,主要的项目就是洞内3公里溶洞的开发和洞外两公里长的峡谷,还有游步道和泊车场。二期和三期就是还有几公里的峡谷开发和酒店,酒店建成后能够满足一千人的住宿。”

据介绍,随着景区品质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也逐步增多,本年以来,古郎景区已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从客源来看,除泸州本地游客外,来自重庆、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市的游客正在逐步增多。

近年来,古蔺县不竭深化红色、生态、白酒、民族民俗、乡村旅游等优质资源开发,实现县域旅游产业的增长和壮大,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房屋入股、景区务工等形式实现增收脱贫。全县通过发展旅游实施土地流转10000多亩,成立农旅合作社100多个,8000多户贫困户受益;实施旅游定向培训20多次,为1000多户贫困户提供农家乐经营、农特产品种植、旅游副食销售等技术支持;全县景区景点和涉旅企业共吸纳6000多名贫困群众上岗就业,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为古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古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方面,古蔺县利用红色文化、苗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加快推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白沙会议遗址、箭竹民俗文化景区和黄荆户外体育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文体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露天酒坛

在旅游与林业、农业融合发展方面,古蔺县大力发展不雅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古茶花海”“画里乡村”“杨梅林海”“茶山林海”“甜橙庄园”等乡村旅游景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康养基地,实现林业、农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

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古蔺县依托“郎酒源地”这一重要优势,建设二郎酒文化特色小镇,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步加快推进集不雅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的蔺州古城建设,实现工业、城镇与旅游一体化发展。

同时,古蔺县围绕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川南饮食文化等,建设了酒文化体验一条街、民俗文化体验一条街,打造了“奢王府宴”、“红军宴”等地方特色美食产品和美食文化旅游节,并积极培育鼓励精品旅游民宿和农家乐园、生态渔庄等特色业态发展,对旅游饭店、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民宿等给予政策支持。

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879.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5亿元,别离同比增长12.67%、18.57%,位居全市前列。全县旅游从业人员总数达1.5万人,农民旅游发展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7%。

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罗富华表示,古蔺县将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整合文化、农业、工业、林业等资源,不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全域旅游的规划,抓好蔺州古城、四渡赤水干部学院、郎酒庄园、黄荆老林综合开发这4个项目,争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进一步提升古蔺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古蔺,实现旅游富民这个目标。”

董孝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vat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93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