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陪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n 发表于 2019-5-26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in
2019-5-26 11:08:08 6586 0 看楼主
陪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育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谈谈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为本身在教育机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本身作为一名从事几年的教育机构辅导老师,见过很多孩子从开始到课程培训结束的惊人蜕变,也见过有些孩子培训后短板更加明显。

两极分化现象之所以凸显,原因有很多,但我想主要原因还在家长身上:

因为,你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一名家长,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样: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大于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力。曾经我们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就是这样过来的。

还记得本身在上小学时,每次出去一玩,只要碰到我最尊敬(那时觉得好严厉)的一位老师,就乖乖的本身回家。

但实际上这属于我们的自以为是,可以说是我们的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习惯教育孩子,以借用老师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孩子贪玩家长管不住的时候,家长会告诉孩子说“老师有没有告诉你要努力学习,不要贪玩啊?”孩子这时候会立刻乖乖去学习。或者以请求老师在校期间对本身的孩子多加“照顾”,让孩子学会规矩......

诸如此类的情况。

可能家长们会不太相信,本身跟很多孩子谈心后才发现,他们更愿意爸爸、妈妈陪着他们,做爸爸、妈妈要求做的事。

简而言之,身教大于言传。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认真看书,本身却在边上看电视、甚至玩游戏。试想能不能花点时间陪着孩子们一起进步,况且自身不消再学习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竭完善本身,在“人生地图”上完美走上一圈。

当然,很多家长们有想过,甚至也去实践,但没坚持。也许你需要加班,也许囿于自身知识水平,辅导不了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便把教育的重心放老师身上,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家长们愿意花一大笔钱投入到培训机构,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我相信所有家长这样做,是真心希望本身的孩子全面发展。同时,我也相信有些家长不是很乐意支付一大笔昂扬的投资。

所以,身为父母,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再学习,不然你会发现辅导孩子时,会特别吃力。这时候,一种无力感便会油然而生。

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

送来培训机构的很多孩子都是需要补短板,这时候家长的心态必然要放正,忧虑的心思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示出来。

无论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同龄人比拟,处于何种地位。要知道,这并不代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拉大差距。

1、能不能教会孩子发挥优势,树立信心。

大大方方告诉孩子们,这是成功道路上的一点小挫折。忧虑本身,一不小心会毁掉孩子的信心。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持续性地关注孩子,孩子哪里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不雅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其实本身心里也没底。

2、能不能陪伴孩子,用心去学习。

对于高学历的家长们,要发挥本身所长。对于低学历的家长们,要认清本身短板,补足短板。综合起来,结合孩子的学习课程,用心一起学习。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爱。

3、能不能相信本身、相信老师。

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复杂,进步性的量化标准很难。并不能单纯以孩子的成绩是否提高为唯一标准来评判授课老师的水平。这很容易导致一个盲点的产生:忽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要相信本身,相信老师,让孩子们取得进步是一致的目标追求。

我不信奉“既来之则安之”的处世不雅观,但我知道家长与老师之间,应互相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集最大的合力去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

就目前来讲,父母的整个人生,都要参与到教育中来。



最抱负的状态是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本身,也是为孩子。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in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658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