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接受无常:不被强弱关系所摆布的心智模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qq605271257 发表于 2019-6-27 08: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qq605271257
2019-6-27 08:01:34 2681 0 看楼主
文化层次区别下的强弱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很难被人真正接受并享有,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是存在着等级之分,在公司有上下级,部门里有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在家庭关系中有主、被动的权力关系。

即便是一个三口之家,也很容易出现父母把孩子当作弱者来发号施令。依靠“我是为你好”来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管教,即便有时候孩子并没有要做什么特别过分的事。

工作环境中也很容易出现上级交代下级去办私事的状况,或是上级的决策出现失误时选择一名执行层面的员工来承担责任。

可见强者和弱者的关系并非存在于特定场景下,而是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且很难得到纠正。

是否一个人长期待在一种环境下生活,他的潜意识里就不肯意再接受其他任何可能了?难道连这种被掌控的感觉也可以形成较为不变的一套心智模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又在追求什么呢?

强弱的边界并不明显,毕竟这种对比都是相对的,圈子不同、不雅观念不同时,强弱所呈现的概念及对应的表示也不同。鉴于这点,下文提到的强者和弱者也都具备相对的特征。

其实社会所认同的不雅观念必然会影响个人的价值不雅观。然而,人们只要不把他人认定的强弱的概念刻画在本身心里,自然就不存在对比。



弱者很容易出现的两种状态:

1、安于现状:这类群体通常会认为本身无法改变现状了,生活只能被别人操控,无法翻盘拥有本身的主动权,所以干脆放弃争取的机会,默默地把本身的舒适区(也就是安全范围)划定好,然后像个侍卫一样维系着这个圈子里面的平衡,包罗能力、心态、人际、对社会的贡献力等,几乎涵盖一切生活,这就是无法改变、停滞不前的状态。

2、为证明而存在:这些人常常为了要得到一些掌控权而去做事,也想因此证明本身不是弱者,证明本身有能力改变现状,也就是说他们把证明看得比“提升”本身还要重。只是这样的状态不免会使人变得急功近利,而拥有这样心智模型人会在这个相对错误的标的目的上丢掉初衷。



这就是被社会关系、亲密关系及自身贴上弱者标签的人的心智模型所指向的两端。当这两种模式渐渐被打磨出棱角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状态也会如上面分析的那样,日益不变。

前者习惯性不作为,不承担,犯错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情太少,生活上的状态常常以不变为主,但无法经历大风大浪,接受不了任何突发状况及不确定,容易迷茫、焦虑。

而后者认为通过本身努力证明存在感、价值感及他人的认同比任何事都重要,这样的人很容易进入工作狂的状态,但是由于目的性太强,所以最常见的现象是:别人认同什么,他们就去证明本身可以拥有什么或是证明本身具备某项能力。这就是持续被人认同的确定性。



这样做其实风险很大,因为别人认同的价值不雅观并非会将这个急于证明本身的人带上正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赚钱的能力并不欠缺,但道德和品质却令人堪忧。

后者中的一些人确实会通过努力取得一些认同,也会成为某个领域或是某种程度上的强者,但由于满足的是别人的认同,所以他们也很难从中感受到工作、生活或是能力提升带来的乐趣,只不外这确实就是他们为本身打造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怎么来的?

强弱对比来自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却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接受本身被打造为某种心智模型。这种从向外求得内心平衡的现象确实存在。

心智模型由来的经典案例:当你经常用电商平台搜索本身喜欢的物品时,这件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这类app会按照你的爱好来给你推送消息及单品。

这样一来,你使用搜索功能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某天你打开这款电商软件,可以向下划N屏都无需启动搜索功能,只因这里面的内容都是你喜欢的东西。

这就是人家电商平台在培养你的心智模型的过程。接着你无需任何复杂的操作,进来就可以浏览半小时。

此时你已经成功地被手机操控,比拟之下,手机这部工具以及这款软件都已成为阿谁相对的强者,而你成为了阿谁无法自控的弱者。

而当一个人长期处在弱者或强者的位置时,也是如此,自身的心智模型已经被打磨出来了,这时候他不论做什么事,都希望本身处在一直以来所处的位置上,这就是惯性,是完全下意识地做事。



心智模型的打磨需要周期,而周期越长,人们的心智就越平稳,人们的成熟度也如同贫富差距一般,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主动性强的人会不竭拓展本身的技能边界,为了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主动挖掘更多潜能;而被动的人却为了不消对抗不确定,而在被动中退化掉一部分能力,他们宁愿想办法把本身的安全范围安靖下来,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接受无常更难的事情了。

不要把拒绝无常当作终极目标

强者掌握着主动决策权及深度参与的能力,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强弱的概念植入到本身的不雅观念中;

而弱者则由于自身能力的固化无法承担过多责任而选择被迫参与一些执行并为此表示这是一种“不得不”“没得选”的无奈之举。

他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唯有拥有了一些能力才可能拥有抵挡无常的可能,而不是因为惧怕无常选择把本身封闭在一个安全范围(舒适区)内。



越是为了满足本身的一些短期利益(如安稳、私欲或是抵御无常)而做事,越是无法得到这些,就算是达到目的,这种强烈的阶段性目标驱使的行为也未必真的能使你的内心感到富足。

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喜欢为本身的能力设限,而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对待知识的渴求之心是一直存在的,他们善于用本身学习到的知识来直面无常,他们把自身潜能的提升看作是常态,因此他们才能面对挑战、对抗一些无常的事物。

弱者之所以成为“弱”者,是因为在追求舒适区或他人眼中的认同的过程中,把这些目标的重要性看得太重,而一旦半途出现任何不确定性使目标变得难以实现或形成障碍,他们就会选择停滞不前或扫除障碍,把眼前的目标设定为永恒的标的目的,而忽视了“世界原本就是无常的”这一本相。

小结

一切相对的强弱关系都可以通过调整标的目的及选择来进行掌控,而不是靠刻意放弃或刻意证明来维护本身的舒适区及存在感。

我们会发现不论他人如何定义强者或弱者,也不论他人如何看待你,只要你的心智模型是本身为本身打造的,而不是他人或社会为你打造的,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存在于这种较量之中,没有与他人的对比关系,就不会对无常如此在意。



比如力求证明本身完美而不做事,最终不得不走向平庸、惧怕无常;又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持续奋力拼搏,他们的目标正是不消承载别人不认同的这份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qq605271257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68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