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家用具麦子秸秆编:蒸笼、草帽与掐辫子(作者:许广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27 12:3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27 12:38:36 4008 0 看楼主


家乡人用麦秸秆编织的生活器具主要有草帽子、煎饼筐、铁锅蒸笼、馒头囤、和手摇扇子等。

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农户遍及在农闲时烙好备食数日的煎饼整齐码放在秸秆筐内,或将馒头放在带盖子的麦秸囤子里,麦秸制成品盛装食物时有透气吸湿特点,可以保留多日不霉变,更好的保留了食物原有的香味。

当时农民用小麦的秸秆编织生活用品大都是自家使用,用量不大。每年他们用镰刀收割小麦,打成捆运到场上。晾晒时,从麦穗头抽取直顺的未折断的麦秆,打叶后切除麦穗头或摔去麦粒,留下秸秆单独晾晒,轻轻捆扎以备用,还要等秋后高粱收割后,将高粱挺杆晾晒劈蔑剔芯留骨,将皮留做束秸绳用。用这两种原料编织的生活用品,轻便、光洁、好看。当然也有用苘麻做经线代替高粱梃子皮来编制的,也很结实,但不耐看,时间长了苘麻经线会变黑。

家庭使用馒头囤,鼓式的形状、合密严实的囤盖,是防止猫咪偷吃食品的十分有效的手段。

麦秸编织最大的技巧就是眼光定型、手力定状,只有眼、手同步,缠蔑松紧一致、盘圈错落有序,才能保证该物件的制作成功。比如编织的铁锅蒸笼,按照锅的口径的大小,从盘顶到外圈扩展顺编始终保持塔形的视角,如果坡角度数过低,秸秆吸气受重后会出现盖顶塌凹下垂,蒸汽外溢,不单浪费柴草,亦很难看。

麦草编织生活用品,一般先用小麦秸秆人工编织成麦秸辫子,在河南的渭南地区俗称掐辫子。掐辫子时,先用清水将麦杆浸泡数小时,直至麦杆泡软为止。掐辫子是草编工艺品的最基本传统手工艺,可以用来制作草帽、花篮、壶垫、装饰礼品等。纯手工掐的“辫子”,细致紧密、实用美不雅观,深受草编加工商的欢迎。



掐辫子这种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农村很是遍及,小到五、六岁小妮,大到大姑娘小媳妇,老到年迈的老太太,她们在吃过饭后,特别是在薄暮时分,在腋下夹上一大把麦杆儿出去找伴儿,三五成群挤在一间屋子里,或谁家的门楼下边掐辫子便开始了女人们的东家长西家短的是非龙门阵。有时,她们还会在辫子上压上码子(作上记号)进行比赛。农村成年妇女的日常杂事太多,极少能够专门抽出时间掐辫子。只有到了晚间光线暗,或者连阴雨天干不成其它更为重要的活时才掐辫子。掐辫子几乎不消眼睛和大脑,用手摸索着就完全可以掐得很好。每逢聚在一起开会,或是赶庙会看戏,女人们也会在腋下夹上一大把浸泡好的麦杆,胳膊上盘上几圈辫子,一边看戏一边掐辫子。她们两眼津津有味地看着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手中却不竭地拨拉着麦杆儿,掐着辫子。

由于麦杆有粗有细,辫子又可分为粗辫、中(本地人叫二细)辫、细辫等多种。本地妇女掐辫子成为习惯。白叟会深有体会地给年轻人说,掐辫子的过程也能看出人生许多道理,她说掐辫子编草帽是个慢活,不能心急,从麦种子到麦秆,从麦秆到掐辫子再到编织草帽,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细心,比如挑选麦秆掐成辫子就要按粗细进行分类,剔除不合格的麦秆,这样掐成的辫子好卖,做成的帽子也更加美不雅观质量好,就像做人做事一样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掐好麦秆辫子,编织草帽子就容易多了。先起个草帽顶圈,再一圈一圈地按帽形缝制起来,很快就成型了。麦草编的草帽子,它的最大的优点与功能是草质柔软,造型大方美不雅观,不折不竭,坚固耐用,携带便利;遮阳挡雨,又当扇子;坐在地上,可代坐垫,很受百姓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00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