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章回:大哥会织毛衣更会编柴席(作者:王延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7-5 16:58:22 3754 0 看楼主


老家的巷子里,原有一双腿不能站立的残疾人大哥比我得大20岁摆布,其父据说是临解放时的本县三青团书记,后来跑到台湾去了,刚恢复两岸通行时回来一次,带了不少的黄金给这边的老婆孩子,据说是台湾的夫人叫带回来给这边的“大姐”及子女的。在没有恢复两岸通行时,只是看到这读书较多知识渊博的残疾大哥给人代织各种花样的毛衣、裁剪、缝纫衣服,所以我们巷子里的几个差不多大的十岁摆布女孩一有时间就会向大哥这里跑,拿着本身削的竹针笨拙的学习织毛袜、手套等,说起来这位大哥还是我的毛线编织启蒙老师呢;也曾羡慕的看着大哥给人裁剪、缝纫衣服。那是6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的时代,穿衣买布买线都得用供应发的票啊,哪有那么多的毛线要编织,那么多的衣服要缝纫呢。更多的时间是这位大哥双手扶着有15公分摆布高的磨得发紫黑色的迷你小凳子艰难又娴熟的朝前挪着编芦柴席、窝褶,卖给需要的人使用,全家几口人就是以他的这些手艺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上网查看百度知:芦苇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可食用,叶片也可做粽子外面包的叶子。花絮可做扫帚;花絮也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适合用于清胃火,除肺热,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品,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已远销海外。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黄海岸线的绵绵滩涂,在改革开放前无人开发和利用,在芦苇茂盛的季节是看不到边的芦柴啊,芦叶在端午节摆布家家户户用其包粽子,不像现在得到市场去买,随便步行就可到不远处的海边滩涂本身打起很多的粽叶回家使用。芦根冲水代茶饮,是不成多得的清火、祛热、健胃的优质饮品。每到秋末初冬,芦穗摇曳,芦花飞舞,夕阳斜照,蔚为壮不雅观,此时也是芦苇收获季节,大量优质芦柴就要收割了,海边人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编柴席的行当盛行起来,砍柴人把芦柴扎成成捆的挑到市场换零花钱,卖给编席人。那时编织的芦柴制品,不仅仅有芦席,还有小柴席(编织精细,用来铺在床铺上)、大柴席(编织相对粗糙,不收边,用于建房时铺在屋面当“望席”,也可铺在地面作晾晒东西的铺垫或作穷苦人家裹遗体之用,也有盖房时扎成小孩手腕粗细的叫“柴把”,放在梁棒上,瓦片底下)、窝褶(宽30cm摆布,长度很长,一般50m摆布盘成一盘。用的时候展开,一圈一圈绕起来,用来储存粮食)、芦柴斗笠(小的作可戴的斗笠以防雨防晒,大的可以作盖子,如酱园厂盖酱缸的斗笠盖)以及柴帘(采用“荻柴”,中间是实心的,不像“芦柴”是空心的。规格高、制工精细的可以当门帘、窗帘。差点的可以用做建房时铺在屋面的“柴把”用)等。芦柴制品这么多的用途,需求量自然很大。我们县城所处的小镇,当时便流行一句话:东街富,西街穷,西街腚沟拖“草龙”。这“草龙”指得就是“窝褶”,可见当时有不少人家在做这手艺活。



编柴席、窝褶要经过多道工序,我们有时看得都觉太辛苦:首先要“选柴”,选择长得直爽、节疤少、个头长、比力粗的芦柴。其次是“理柴”,也叫“整柴”,把芦柴的根部、梢部截去,把叶子摘去,把芦柴整理得光滑干净。再就是“压柴”,把芦柴平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反复碾压,把圆棍形的芦柴碾压成平整的“芦柴片”。这种石碾与农村打场的不同,石碾的表面没有齿槽,而是非常平整光滑的,这样才不会把芦柴压断、压碎。当时就是看到大哥的奶奶瘦瘦高高的个子在巷子里用石碾反复在压柴。接下来是“劈柴”,把压好的芦柴理顺放平,再用篾刀将压扁的芦柴顺着上下丝路劈成两片,如果太宽还应该劈成四片,再用两根像筷子似一头固定的工具夹住芦柴片来回“打”几次,去除芦柴片上面的节疤、翘头和叶子,使芦柴片光滑无刺,这时的“芦柴片”才是用来编织各种芦柴制品的材料。

随着改革开放,沿海滩涂被开发和利用了,过去大片的芦苇已不见踪影,我们端午节用得的粽叶啊、需要时候用的芦根啊,都要到市场去购买,也许角角落落必然还有芦苇的成长,从我们这里坐车到苏州、上海一带,沿途还有好多芦苇长在路边的沟沟汊汊里,但已远不能与我们这里海边滩涂的芦苇比拟,海边的芦苇叶包粽子更香,因为含有盐分的粽叶与糯米结合,香味更浓!但是他们的茎杆利用价值远不如以前多了,大多被现在的科技材料所替代,巷子里的那位被我们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丫头百问不烦的大哥也已作古,他的芦苇编织手艺也一同随他而去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7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