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首次遇冷,二手车行业如何破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欢乐水月天真 发表于 2019-7-29 18: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欢乐水月天真
2019-7-29 18:36:42 4004 0 看楼主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对于便当出行的需要,中国的汽车产业增长迅速,甚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大国。但是在去年汽车产业产销同比别离下降4.16%和2.76%,为28年以来首次增速为负。寒冬来临,汽车行业的发展危机,二手车行业自然也无法幸免,实现破冰,是重中之重,那究竟该如何破冰呢?



?流量下沉:三四线城市成二手车行业保留发展的关键因素

回顾2018年,可以发现互联网生态中的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现出了颓势。互联网产业中,模式优、产品好的企业数不胜数,但掌握主动权的从来都是流量大拿,可以说互联网商业中,流量是保留发展的土壤。但如今的互联网在一二线城市几乎已全面普及,上端市场的用户需求量渐满,只能以抢夺来获取新的用户,但这就导致了流量加重,获客成本不竭提升,企业经营压力不竭增大,寻找、开拓新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上端市场的饱和使得发展标的目的转至下沉市场,互联网虽然在一二线城市已全面普及,但三四线城市正是处于一个在线支付、移动终端等基础建设刚刚普及的状态,三四线下沉市场用户需求基数大,流量足,是一个待挖掘的宝库。并且现今的中国汽车行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都面临着利润下降、库存过剩、客流成本过高、客户运营成本高等多重挑战,二手车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必需在获客上下功夫,削减获客成本。所以将重心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进一步促进行业渗透才是正确做法。



?衍生办事,增加用户粘性,打开复杂局面

虽然下沉市场、抢占先机是必要的,但也不是直接进驻三四五线城市就能取得成功的,不管是什么市场,优质的办事都是安身的关键点。其实用户在购买二手车的时候最担心、在意的无外乎就是车况、办事品质、售后保障。要想获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获得用户的忠诚度就得在这几方面下功夫。

二手车是要实地试驾的,但其实很多用户是在网络上确定了车辆后,再去试驾的,所以车子和用户极有可能是不在一个地方的。用户从外地过去看车,对城市的不熟悉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可以给用户安排接送,在细节上获得用户好感度,但这一项办事提供的平台不多,倒是一些新平台,像买车吧、看车二手车有这方面的办事配置,并且从网上选车开始到现场接送再到验车成交,进行1对1帮买带看办事,力图打通各环节形成一个办事闭环。

车况是购买的关键,二手车是公认的“一车一况”,最直截了当的确认方法就是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一项办事大多数二手车平台都是有提供的,但是也有一些平台被爆出虚假检测或者是漏检的新闻。在这一点上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诚信、不弄虚作假,以口碑吸引用户,在购车前提供免费验车办事,检测到问题及时向用户说明并退还定金,有这样的承诺,也要说到做到。

二手车市场上的售后保障大多是一些包退、维修、质保之类的,大同小异。不同的也就是包退的时间了,一般都是7天、14天、30天这几个时间段,比力长的大概就是买车吧的90天回购。用户自然是会选择那些对自身利益保障最大的平台,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会有一个对比产生。能否不才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站稳脚跟,除了资金、车源的支撑,就是办事模式上的优质度了。



?优质办事与行业规范必然创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在国务院明确颁布颁发4月1日启动降低增值税办法后,各家车企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官降”风潮,降低了购车成本,促进了汽车消费、加速汽车行业回暖。在4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更是表示将鞭策出台促进老旧机动车报废更新、二手车交易的法规、规章和相关国家标准,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完善促进汽车消费的长效机制。二手车交易的规章制度出台后,必然会在二手车市场引起波澜,之后的二手车市场也会更加公开透明。

但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办事更是不能落下,连接二手车商,嫁接线上线下,全面打通二手车交易平台与线下优质车源、消费场景及用户办事,二手车车市场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增量市场空间也越来越有限,这就需要通过新零售、新金融,以高品质办事为支点去撬动更多消费群体进入汽车市场,行业规范与优质办事,这两者并行才能创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欢乐水月天真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00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