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同学的儿子让他想办法在徐州买房,他在微信里回复了一个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再战江湖 发表于 2019-8-18 19: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再战江湖
2019-8-18 19:46:10 4949 0 看楼主
文:清风吻夏
图:来自网络
谈房色变,对一般家庭而言,绝非危言耸听;房奴渐增,对芸芸众生,的确是心绪难平。





房子,在吃住讲条件的今天,对一桩婚事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飞速上涨的房价,婚龄期的青年和他们的家庭压力越来越大。好多父母吃苦受累,倾其所有,也要给子女买房。由父母操办婚房,在孩子的心中,在中国父母的眼中,尤其在世俗的认知里,实在是不移至理。谁家父母不给孩子买房,似乎是大逆不道,也必然遭到世人的诟病。
父母该不该给儿子买房?残酷的现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还真值得我们思考。
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同学,他的儿子本年27岁,是一所211大学的毕业生,在苏州工作多年,也许是年轻气盛,工作上稍有不尽人意,就辞职跳槽,一年换N个地方,也没有挣到钱。比来,谈了一个老家的女友,但对方要求在徐州买房。于是,儿子给父亲打电话,要求父亲能够满足这个要求,我同学挂断电话后,于是在微信里秒回了一个字——滚!
我老同学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直接拒绝,是不是太绝情?是不是不爱本身的儿子?都不是。这些年,他省吃俭用,给儿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小学从偏僻的乡村来到欢口镇租房,让孩子在欢口中心小学就读;初中又举家来到丰县县城,为了孩子,老同学关闭了老家的小商店,到丰县城里一家电动车厂打工,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就读丰县群益中学,享受最好的初中教育。
孩子在考高中时老同学,动了脑筋,在两个四星级高中,丰县中学和徐州一中间反复掂量,最后,情愿多花钱,也选择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进了徐州一中。





在孩子的教育上,他是出了名的舍得花钱。从偏僻的乡村到镇上,从乡镇到县城,老同学目的就是在本身能力许可下给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生活和物资条件上也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各类学校读书,吃的用的,都不错,这一路走来,老同学在供孩子读书上付出的劳动和艰辛,可想而知。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同学在孩子求学上,一次次舍弃,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向上,只要有利于孩子读书,那怕低三下四,忍辱负重,甚至遭遇别人的羞辱,也在所不辞。
有一次,去一所学校看儿子,正是按规定不让家长进校的时间,门卫以种种理由不让进门,门卫呵斥、刁难,他递烟被打掉,好话说尽,可人家就是不让进。他灵机一动到临近小超市买了两包“小苏”,才得以进去看儿子。他不畏千辛万苦,只为有利于孩子读书有利于孩子长久发展,在孩子求学、求知上,他可谓“为之计深远”。
在生活上,老同学对孩子是百依百顺,迁就包容;在求学上的千方百计,竭尽所能;老同学做得实在无可挑剔。然而,他的本质教育和感恩教育, 却叫人不敢苟同。
孩子读大学了,已是成人,他依然为孩子提供一切费用。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中死读书,读死书,社会交际能力差,害怕劳动,吃不得苦,典型的高分低能。高学历却没有找到挣钱的好工作,在繁华的城市里,奔波劳碌,四处碰壁,霓虹的灯盏,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没有属于本身的栖身之地。





老同学在困顿中栉风沐雨,在父爱子情的浸泡中,终于明白了当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啃老的贪婪。这些年,供儿子读大学的费用才刚刚还清,儿子工作四年多,一分钱也没交给家里。
儿子平时很少打个电话问候下,有电话,来微信,必然是对家里有所求。如今,儿子想都不想,又狮子大开口,要在大城市里买套房。本来27岁了,功不成,名不就,甚至连媳妇都没有,做父母的,能不忧心忡忡?可转念一想,再这样管下去,恐怕儿子今生也长不大了。
老同学困顿中,断然拒绝,本在情理之中;可儿子也在困顿中,房子对他们都是压力山大;然而,世俗对父母总是不依不饶。
看一看我们周围,张三把老宅卖掉,把县城的套房卖掉,把多年的积蓄,全部交给儿子在大城市买了房;李四把镇上两套房子卖掉,连同夫妻二人的工本钱交给孩子,这些父母尽其所有帮孩子在大城市买了房。年轻的夫妇要不了几年就有房有车,有了本身的孩子,心安理得接受父母的馈赠。他们的父母帮着把孩子看大,上了学。
张三、李四们,奋斗一生,帮孩子在大城市立住脚,安好家,不劳而获的孩子,因认为父母的帮手与爱理所当然,嫌弃年龄大的父母,心无内疚地将父母赶回老家。
“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爱无边的中国父母,也该多一点国际视野,像国外的父母,孩子年满18岁,就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断奶”,让他们独自闯社会,白手起家。站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让孩子在困顿与挣扎中品味父母的艰辛,油然而生一份应有的知恩感恩。年轻人怀揣知恩感恩行走社会,也许生命了会多一点有意的思索,生活里会多一些阳光,多一份应对挫折的能力,多一些把握生活的本钱。









既然如此,同在困顿中,为什么非要苛求年老体弱者,为年富力强者承受更大的压力?为年轻人的虚掷青春无所作为而买单呢?那些没有能力给孩子买房的父母,别再给本身过不去,不买房也罢。也许没有你们的倾其所有,就会有孩子的搏击风雨,把握江湖的人生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再战江湖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494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