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来敲门!邳州三大工程兜底群众“安居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魅力邳州
2019-8-30 08:54:09 8538 0 看楼主
住房问题

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我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

深化安居工程建设

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尽最大努力让百姓实现

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质的飞跃

幸福真的来敲门了



草危房改造



今年63岁的袁召军,家住陈楼镇袁湾村。因为生活拮据,过去一家6口人居住在三间矮小的老房子里,房子破旧墙缝开裂,每到下雨天,小孙女就用脸盆去接屋里漏下来的水。“一下雨,小孙女就喊我,说:‘爷爷,我这屋漏水了,怎么办?’我心里难过得要命,就像刀刺的一样。”袁召军回忆道。



好在袁召军赶上了草危房改造的好时机,作为建档立卡户,他的房子被列入农村草危房改造计划,这对袁召军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现在,崭新的房子建好了,在亲戚朋友的支持帮助下,新房子装修了一番,客厅、卧室、卫生间、各类家电齐全,袁召军说,多亏了政策好,让基层百姓享到了实惠。
“我心满意足了,晚上能睡好觉了,下再大的雨咱也不怕了。”袁召军感慨地说。



因为腰间盘突出,袁召军干不了重活,村里安排他做些保洁的工作,一个月赚点生活费,住得安心,生活也有保障,袁朝军的生活一天天变好,他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

棚户区改造



说起居住环境的变化,不得不提我市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历经沧桑的屋檐挡不住风霜、残破狭窄的窗户透不进阳光……曾经这是棚户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有序推进,棚户区居民入住新家园,打开门窗拥抱阳光的安居夙愿得以实现。



家住安和苑小区20号楼的王华彩,是第一批搬进安和苑小区的居民。聊起自己搬进新居后的生活,她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说实话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的居住环境,小区很漂亮,到处是绿化,亲戚看了也都羡慕。”
王华彩说,小区里有宽阔的休闲广场,健身娱乐器材一应俱全。没事的时候,她和小区的老年人都喜欢围着小区转悠,健健身、跳跳广场舞,生活别提多美了。



和王华彩一样,杨翠颖也是从棚户区搬过来的安置户,住进了整洁宽敞的小区,还担负起了管理小区的责任,现在她是安和苑小区物业经理,从普通居民到管理者身份的转变,是因为她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



“棚户区改造让我们城西美化、亮化了,住在这样的小区,我很幸福,也很珍惜,所以我想维护这里的环境。退休以后,我就到小区物业上班,这个小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跟业主共同把小区建成一个最美好的家园。”杨翠颖如是说。

城中村改造

棚户区改造让居民受益,城中村改造也给居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城中村因为环境脏乱差、综合管理难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成为城市的通病,东湖街道二庙村就曾存在这样的问题。
说起过去的二庙村,市民邹维云说那里有出了名的“水泥路”:“老二庙村原来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是真正水和泥组成的‘水泥’路,晚上没有路灯,根本不能出来,一走一身泥。”



城中村改造后,村民集体搬进了整洁的居民楼,小区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路灯和监控,相比以前的居住环境,邹维云说现在真是享福了。“以前的房子又窄又矮,现在房间宽敞明亮,小区环境有环卫工人专门打扫,到处干净整洁,比以前强太多了。”


因为腿脚不便,道路不畅,过去邹维云都是窝在家里,很少出去活动。新小区里配套了电梯,拄着拐杖他也能到楼下转转、晒晒太阳,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心情也开朗了很多。“现在的路修的这么好,平坦又宽阔,路灯也安装了,白天、晚上都能出来溜达一圈,太方便了。”邹维云说。

“住有所居”既是承诺,也是责任。

“安居”是“乐业”之本

从以前的“四世同堂挤一屋”

到现在宽敞明亮的单元楼

以及日益完善的社区服务

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房子的一砖一瓦,筑起的

已经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

更承载了

人民群众不断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

编辑:朱昱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陈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魅力邳州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853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