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糖”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左右瑜伽普拉提
2019-9-6 08:43:31 6630 0 看楼主

虽然我国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超重和肥胖等问题却日益严重。



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


2019年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也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正持续增长,数据显示,肥胖已成我国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


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正值成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变成了“小胖墩”?



01
糖份摄入量成为“敌人”  

糖类摄入过高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低于总能量的10%,并鼓励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过25g。而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



2014年调查发现,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


2018年,《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也指出,近年来我国含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不断增长,儿童饮用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饮用量也显著增加。




02
“无糖饮料”救不了的“胖”

事实上,许多父母正在设法控制孩子饮用含糖饮料的频率,而市面上出现的“无糖饮料”似乎也为家长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无糖咖啡、无糖凉茶、无糖功能性饮料……打着“更健康”“有助于减肥”“适合糖尿病人”的标语,这让很多家长认为,无糖就代表了健康,孩子想喝倒也无妨了。


      但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是否可以大量饮用?

答案是否定的!


无糖饮料通常采用甜味剂来代替蔗糖,其甜度是白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含能量却非常低。无糖饮料确实可称作是“零卡路里”饮品。


但是,“无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


也就是说,如果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g糖分,多喝几瓶照样摄入了不少糖分。


并且,喝这种饮品的人,体重还会照样增加,所产生的危害,可能比喝含糖饮料的危害还大!



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代替糖分和正常摄入糖分的人相比体重并没有显著变化。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


根据墨尔本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无糖饮料中的酸会破坏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进而侵蚀牙齿。


有研究表明,甜味剂的甜味会让人感觉吃了含糖的食物,进而刺激人体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让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


此外,由于饮用者觉得“喝的是零卡路里饮料”,下意识地放纵自己摄入过量食物,还会导致热量超标。





03
6种常见食物中藏着许多“糖”

除了饮料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需要家长“加强防守”。它们吃起来没那么甜,但含糖量却超乎想象,可以说是导致孩子肥胖的隐形杀手。


1
酸奶

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菌发酵乳糖产生的乳酸,其酸味刺激性较强,如果不放糖会感到非常酸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


酸奶中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砂糖、果葡糖浆和葡萄糖,此外,一些没有“糖”字样的配料,如果酱、炼乳、蜂蜜等贡献的糖也不可忽视。


2
膨化食品

薯片、虾条等食品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糖,却不含膳食纤维,无法抑制血糖上升。



3
山楂制品类

由于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来中和山楂的酸,所以山楂制品吃起来虽不甜,但其实主要原料是糖。


根据国标《GB/T 31318-2014 蜜饯 山楂制品》要求,山楂糕和山楂脯糖含量要低于70%,果丹皮和夹心型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75%,而干片型的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85%


4
雪糕冷饮类

有的雪糕配料表前两位是水、白砂糖,有的冰激凌前两位是生牛乳、稀奶油。


建议选购雪糕和冷饮时看配料表,选择糖排在后边的。



5
饼干蛋糕类

糖在饼干和蛋糕的加工中起着提升口味、保持松软酥脆作用。有测定表明,大部分饼干的糖含量在15%~20%。


韧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糖含量低于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和威化饼干,从降糖角度建议选韧性饼干和发酵饼干。


6
速冲粉糊类

市面上常见的有黑芝麻糊、核桃粉、红豆薏仁粉、莲子百合藕粉等,为提升口感,也会加入不少糖。



04
如何帮孩子打好“抗糖攻坚战”

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因此,“抗糖”并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



学会看食品标签

国标《GB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添加糖含量低于5克可标注“低糖食品”;低于0.5克可标注“不含糖”或“无糖”。配料表中糖排名越靠后,糖含量越低。


选不太熟的水果

成熟度越高的水果含糖也越多,而成熟度稍低的水果不但含糖少,里面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还更丰富。


此外,还可少吃高糖水果,如山楂、菠萝蜜、雪梨、石榴、冬枣、香蕉等。


糖和油不要一起吃

导致肥胖的唯一原因,是吃进去的能量大于支出的能量。糖和油都是含能量特别高的食物,一起吃容易导致收入大于支出。


进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物里是否有糖又有油,如果是的话尽量少吃。


制定“减糖训练”

如果孩子已有体重方面的困扰,不妨为其制定一个“减糖训练”。有意识地从每周一次减糖餐或者减糖食物开始,增加到每日少吃一种含糖食物,几个月后,口味就会变淡。


日常饮食中,可用水果、低脂牛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摄入量减少一半。

本文章转自首都教育,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左右瑜伽普拉提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66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