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在铁富沈庆保——“讴歌新时代,赞美新铁富”征文展之三十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19-9-17 13:03:51 5469 0 看楼主


家乡在铁富

文/沈庆保

准确地说,我的家乡在铁富镇镇北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北冯场。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成年后一直在外求学和工作,足迹尚未踏遍全镇各个村庄,对于家乡却变得有些陌生,所对家乡的了解多借助于别人的闲谈,以及媒体和网络等。但是,关于家乡的沧桑巨变,却照样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比如,我既知晓她的一些过往,又能展望她的未来:其前身为因寺得名的古镇铁佛寺,解放后旋即改为铁富,并于1995年撤乡建镇,现已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北冯场位于镇区中北部,据载,此处原为南冯场冯姓禾场,俗称“北场”。明末,冯姓从南冯场分居于此,遂更名“小冯场”。建国后改称北冯场。因村子四周有圩墙和圩沟,易守难攻,战略地位比较重要,铁佛寺以北的人常把她叫做“南圩子”。村庄不大,却有两件事载入了史册:一是1940年4月在北冯场小学召开会议,宣告邳县首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栗培元当选首任县长。二是1944年11月19日,伪军刘斐然派两个大队进攻铁佛寺,县大队配合八路军老五团在此打了一场伏击战,俘敌200余人,毙伤400余人,取得了战斗的完胜。

解放以来,北冯场始终与铁富镇的发展同步,与祖国繁荣昌盛的脉搏同频共振。村庄四周的圩墙逐渐消失,四个生产队相继成立,人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告别了贫困。改革开放后,大伙的好日子真正到来,村里铺上了一条条直通家门的水泥路,取代了雨天里拔不出腿脚的泥泞之路。特别是近年来,许多人家纷纷到沿街新建楼房,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原本竖在村西路口的村名牌,也随之移到了310国道旁,努力向闻名遐迩的“时光隧道”靠拢。



铁富有交通便捷的优势。地处310国道与250省道(邳苍路)的黄金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细想,还真有点巧合,铁富的南北东西端分别落在310国道和250省道上,除了北端之外,南、东、西三端分别与张道口大桥、沂河大桥和艾山西大桥衔接。邳苍路早已不再是通往邳州市里的唯一大道,比它更宽阔的还有南京路,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宽敞的道路,通向邳州,通向远方。

这里有美景美食诱人。西依艾山,东临沂河,这里的美博大精深,蔚为壮观。艾山与花果山、云龙山齐名,位居苏北三大名山之列,获评国家4A景点。银杏林海、于家栗子园,风景这边独好。多年前,我曾无数次走过姚庄村西那条名不见经传的银杏路,但缺少发现人间大美的一双慧眼,意识不到这是大自然给予家乡的慷慨馈赠。2011年,摄影师陈智先生以此为景,创作“秋天童话”,荣获国际大奖。借助信息传播平台,“时光隧道”很快声名遐迩,游客如云,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景点。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留心,家乡处处有美景,哪怕乘车从张道口桥头疾驰而过,凭窗远望,也可领略到:夕阳斜照,天光水色,捕鱼“迷魂阵”携手翠绿的湖心岛,构成了一处绝佳景致。



铁富的美食新颖别致。艾山西“三白”西瓜皮白、瓤白、籽白,远近闻名。早年的老街供销社饭店大包子,十字路口的早点铺,傍晚时分出现的卖粉浆摊子,都是难忘的家乡味道。尤其是冬日凌晨,买粥师傅那一声拖着长音的“热粥——”吆喝,唤醒了酣梦中的老街,来自各方的脚步声,开始慢慢集聚于粥棚之下。刚出锅的煎包,浇上辣椒糊的白嫩热豆腐,松脆喷香的油条和滚烫的热粥,粥上撒有带着焦香味的盐豆粒,随意点上一些,你就可以大快朵颐,满意而归。

这里人杰地灵,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名人和作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和农工党江苏早期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王仙舟先生,“文革”期间下放到原籍,落实政策后,用政府为其补发的工资,在铁富村率先建起了两层小洋楼,轰动一时。我心中的偶像冯宪科先生,作为邳州文学的领军人,他有300多首诗作在《诗刊》《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多次在国内诗歌大赛中获奖,著有诗集《乡雪无痕》,主编《邳州当代新诗选》《邳州当代散文选》等。现居南京的散文家马浩先生,学识丰富,见识纷繁,他的作品文字洗练,沉郁醇厚,经久耐读,著有《指间的沙》《给窗口加块玻璃》《万物有灵》等多部文集。文采斐然的冯遵安先生,早年放过电影,后来担任镇文化站站长,所创作《王继天》《杨松林》《一门三烈》等大型柳琴戏剧本好评如潮,可惜英年早逝,让人惋惜。



铁富的特质是开放包容,创新发展。据传,康熙年间郯城大地震,武河水暴涨,一尊铁佛顺流而下。水退,铁佛横卧于流沙之上。当地居民欣然接受这尊铁佛,集资建庙,将其供奉于大殿之上。这就是一度香火旺盛并毁于抗战时期的铁佛古庙。2006年,新寺异地重建于艾山南麓,且为少林寺下院,声名远播。这里的人们开明开放,无论是兴建武河桥铁富发电站、实施旱改水,还是种植大棚蔬菜,都先行先试,走在前列。东部村民头脑活络,引领着铁富经济的走向。西部村民勤奋务实,靠实干拓宽着致富之路。受邹庄的影响,铁富人加入了干炒大军,带着亲人的叮嘱和期盼,向着远方进发;受港上的影响,铁富人遍植银杏,发展到现在的“出门无所见,满目百果园”,拥有银杏成片园8万多亩;受官湖的影响,铁富人坚持“工业立镇、产业强镇”,加快推进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创建。现在的铁富,“贸工农商”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凸显着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



回顾过去,欣喜中夹杂着些许遗憾。母校北冯场小学,从几间简陋的草屋到成排的砖瓦房,从敞门办学到拥有高大的门楼,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培养了上千名学生,但到了2004年左右,仍难逃因学校布局调整被撤掉的命运。乡政府大院、供销社、新华书店、影剧院、露天电影院,以及老文化站、棉花收购站、老幼儿园等,早已消融在岁月的光影里,只有粮管所、敬老院、老医院、铁富高中还在与老街的法桐树一起默默坚守。尽管如此,家乡依然承载着我无尽的牵挂和祝福。我期待着闲暇的日子,独自造访每一个村庄,走遍家乡的每个角落,更盼望新时代的家乡,以银杏为媒,筑发展高地,永远与每一个幸福的日子心手相牵。

苏枕书在《松子落:京都九年》中写道:“有故乡可以怀想是何其幸福的事。走到再遥远的地方,看到青色的炊烟,水田上的白鹭,天上的星月,我都会痴心地想,这很像我的故乡。”是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好似藤蔓上的一片叶,再远,也离不开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46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