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时期十大爱情故事之最是迟到的美好爱情陈寅恪和唐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19-11-23 07:5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19-11-23 07:50:30 3569 0 看楼主
最是迟到的美好爱情:陈寅恪和唐筼

陈寅恪的大名在学界早已贯耳,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曾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与妻子唐筼的爱情,也如他挚爱的事业一样,一见钟情,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往往被演绎得风风火火,好看却虚假。我们都期待相濡以沫的幸福归宿,这才是心安之所在。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与赵元任成为同事。陈“愿有家而不愿做家”,“赖”在赵元任家不走,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肠,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还不成家,就说:“寅恪,这样下去不是事呀!”陈答道:“现在不是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了。”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呀!”于是赵元任夫妇与他人合谋为媒,将唐筼介绍给陈寅恪。两人一见钟情,陈有大才,唐亦巾帼不让须眉,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一代大儒年近四十才找到自己的家。有人说唐筼好像是专门为陈来到这个世上,陈死后不久,唐也离开这个世界。



1951年在广州岭南大学时,陈寅恪的助手以身体欠佳为由不辞而别,为了不影响正常授课,唐筼担当起助教的工作,找文献,查资料,记笔录,诵读,直到1952年黄萱来到才暂时告一段落。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1958年至1965年,陈寅恪与中华书局上海编译所关于著述事宜的十通函件,都是唐筼的笔记。”

他视她为生命中的第一知己,每完成一部著作,都请她题写封面。不轻易赞许人的陈寅恪,也不禁为她写下“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的诗句。在人生的重大抉择关头,唐筼同样是倾力支持陈寅恪,尤当提及的是1948年年底留在广州。



1962年7月,陈寅恪洗漱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摔断右腿股骨,自此长卧于床榻。在那段风雨漂摇、贫病交加的岁月,唐筼亲历亲为,甘为丈夫遮风避雨。她以孱弱的身躯抵挡密集的箭矢,为他争得一片稍可喘息的空间,而自己的心脏病也日趋严重。



陈寅恪

面对着爱妻,陈寅恪认为她可能将先于自己而去,故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卌(xī,意四十)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了。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有泪不断流淌。陈寅恪死后,唐筼出奇地平静,甚至没留下一滴泪。她没有让他等多久,四十五天后,她追随他而去。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大半生靠药物维系生命,停药十余日,生命就可结束。



纵览二人一生,其实并无过多浪漫可言,但却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相濡以沫、生死相随。如果这就是第四等爱情,我想不到还有哪种配得上第一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56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