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成海:分洪道——父亲的远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1-25 16: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1-25 16:13:50 3690 0 看楼主
分洪道——父亲的远方

赵成海









十岁时,父亲讲述去分洪道扒河的事儿,我满是崇拜;二十岁时,父亲讲述去分洪道扒河的事儿,我有些不屑;三十岁时,父亲不再和我讲述去分洪道扒河的事儿,我更懒得问;等我四十多岁了,站在父亲曾经扒过的分洪道边时,却莫名想起父亲讲述的分洪道扒河那些事儿。
我揣测父亲那代人,很少出远门,所以一次分洪道扒河,都能讲许多年,讲许多遍。因为不单单是父亲,当年参与扒河的那些人,在小辈面前都爱讲扒分洪道的事儿。
我已忘了他们讲述的那些细节,只记得小板车、纯人力;窝棚、大通铺;大白馒头、猪肉粉条。他们描述到“白馒头、猪肉炖粉条”的时候,分明是咽着口水的,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了。
生产队拖拉机拉着青壮年的他们,去百里外的分洪道边,那距离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当年绝对称得上远方,三个多月都没回过家。
能敞开肚皮吃饭、见到了县长、两岸插满红旗、公社间械斗……他们的青春,分明打上了分洪道扒河的烙印,以至于多年后讲述起来,还是那样地激昂。
汛后的分洪道很温顺,让你和洪水过境时的狂野对不上号。两岸的草木郁郁,羊群悠闲地啃着草。我拼命地端详着眼前,想把这情景印在脑里,然后转给我的父亲,因为自扒河以后,父亲就没来过这儿,虽然他老人家总是念叨扒河那些事。
木讷的父亲已走了十多年了,印象中,他做过的称得上大事的没几件,盖老家土屋和当年私贩山芋干以外,就是在分洪道扒河这件事了。但近天命的我,这几年总是想起老父亲,讷言、耿直,再加上对生活的无奈与顺从。
前几天有未谋面的网友,向我了解他爷爷在老街生活的情况,我告诉他最好去老街走一走。其实与我也是,了解父亲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他生活过的地方,虽然那些地方越来越模糊。
父亲扒完分洪道回到家,带回了几个白面馒头,那是扒完河没吃完,按人头分的。那几天,庄里如我大小的娃,都拿着白馒头到人多地方去,半天咬一口。
分洪道扒河那几个月,留给父亲的是几十年的谈资,留给我的记忆就是父亲带回来的白面馒头。当今学校食堂门外的泔水桶里,盛满了孩子们没吃几口的馒头,他们漫不经心地扔了,很随意,他们体会不到,我的父辈们讲述分洪道扒河的馒头时,咽口水的神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6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