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十位太监之清代安德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19-12-7 09:4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19-12-7 09:43:02 2370 0 看楼主
安德海,直隶青县人。童年入宫,充内廷太监,清末宦官。10岁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1861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一步登天。是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红得发紫的权监宠宦,他在经过顺天府、直隶境内时,各级地方官吏怕得罪慈禧太后身边的亲信,皆隐忍不敢发,何以能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斩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两宫皇太后矛盾斗争的总爆发。两宫皇太后之间一直貌合神离。同治帝虽为慈禧太后亲生,却与慈安太后的关系更为密切,慈禧太后对此深为不满。同时,随着慈禧太后羽翼渐丰,她开始不能容忍任何人分享其权力,慈安太后越来越成为她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慈安太后虽然懦弱,但也在意她中宫皇后的尊严和地位。安德海私出宫墙,慈安太后果断地站在同治、奕?的一边,力主处决安德海,给慈禧太后以一定的震慑和打击。



二是同治帝力主杀安德海。安德海得宠于慈禧太后后,目中无人,甚至对小皇帝都十分傲慢,时时事事掣肘,以致同治帝必欲除之而后快。接到丁宝桢的密折,同治帝立即表示:“此曹如此,该杀之至!”同时,借口母后养病,不宜打扰,未将奏折呈递慈禧太后阅视,只与慈安太后、奕?紧急密商,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支持。同治帝于是迅速密谕丁宝桢:“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同治帝此举也是权力的一种暗中较量,是同治亲政前对慈禧太后干政揽权的有力反抗,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切实维护。据《清稗类钞》宦官类记载和李家的后人回忆:李莲英并不是死于非命,而是得病而死。记载中称:孝钦殂后,不意又为隆裕后所庇……殆其病卒,隆裕后特赏银两千两”。李莲英的墓志铭中也说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但李莲英到底是不是善终的呢?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为官廉洁刚烈。尤是其智杀权监安德海一事,更是为朝野震惊,至今仍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

尽管《清史稿》中对它的叙述只有区区140字,但在《清史演义》、《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说中,该故事已被演绎出诸多版本。最精彩的当数"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曾国藩的评价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史书评价

史书称他:能够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不露一丝痕迹,以忠心获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柔媚赢得西太后的欢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37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