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伙掏耳屎竟致失忆住院!耳屎到底能不能掏?原来这么多年都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历史人物费 发表于 2019-12-25 13: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历史人物费
2019-12-25 13:03:40 2660 0 看楼主
对于掏耳朵这件事儿,人类有着迷之执念与执行力。耳朵一痒,拿棉签掏一掏就舒服了——真是这样吗?




不,你还可能癫痫和失忆……下面介绍一个掏耳朵惨案,以及如何科学地清耳屎。









掏耳朵引发脑部脓肿




《英国医学期刊案例报道》分享过一例奇怪的病案,正值壮年的31岁小伙儿,突然抽搐倒地,被送进了急诊。




看病后诊断为“重度耳部感染”,入院4天前发展成了左边头痛,痛到恶心呕吐的程度,还出现了记忆力明显下降,甚至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核磁共振发现小伙儿脑子里有一个葡萄大的脓肿,他的癫痫发作和暂时记忆丧失,可能是因为脓肿压迫了大脑。




医生还从他左耳里掏出了一堆和棉絮纠缠在一起的分泌物,




原来是小伙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残留的棉絮在他耳道里安了家,和耳道里的细胞和细菌相爱相杀,最终感染了中枢神经系统。




一个棉棒引起的中枢感染,想想就不寒而栗。









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吗?掏耳屎的正确方式又是啥?为了大家的健康,今天必须科普一下。



耳屎是啥?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其实是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的。




耳屎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




1)使耳道保持润滑湿润,这样能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还能保护耳膜避免受沙石、水滴的破坏和刺激。




3)一定程度上帮助耳道内部免受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



耳屎的多少因人而异?




人体皮肤会分泌一层脂质代谢物,用来保持湿润和防止微生物的入侵,耳道皮肤也一样,会分泌一些脂质。




由于耳道的特殊构造,导致灰层和皮屑等容易堆积在耳道里面,时间久了,和耳道分泌物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产生耳屎,与性别、年龄,甚至是卫生习惯无关。








耳屎要不要刻意掏?




人的耳道有自身清洁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此外,一些日常行为,比如咀嚼东西也可以促进耳屎的外排。所以,一般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掏耳屎。




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发生,这时会感觉到耳内闷涨、瘙痒、耳朵痛、听力下降等。




如果出现这些状况,应尽快寻求耳鼻喉医生的帮助,切记不要自行处理。



经常掏耳朵竟会导致颅内感染?




建议大家不要把掏耳朵当成习惯,也不要轻易尝试街边的掏耳朵体验。




此外,更不建议给儿童掏耳朵,因为他们不仅耳道窄,而且耳道内的皮肤也很脆弱。




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引起人体疾病,比如:




1)掏耳朵最常会引起耳道湿疹;




2)掏耳时不慎被人撞到,棉签或耳勺会直接捅破耳膜,可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3)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肤受损,引发外耳道炎,出现疼痛,严重时会流脓;




4)掏耳朵过深,可能会伤及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5)掏耳朵确实会导致颅骨感染。用棉纤掏耳朵时,棉签纤维会不断在耳道内聚集,时间久了会导致局部溃烂,引起耳后颅骨的感染。




如果真的想掏耳朵,也不要用棉签伸进去掏。




这是因为,棉签容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形成耳屎堆积,此外,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例如刺破耳膜。








如何科学地除耳屎?









如果耳朵实在痒,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轻挠两下。切记不要用尖锐的物品!不要过于深入!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应及时去医院确诊。




对那些因为耳垢过多而听力下降、瘙痒难耐、耳痛耳胀的人们,有三种推荐的治疗方法:耵聍溶解剂、耳道冲洗以及医疗手法清除。




就耵聍溶解剂而言,不同耳道状态的人需要用不同类型的溶解剂,油腻的用含有过氧化氢的制剂,干燥的用油性的制剂,而且不能连续用4天以上,具体情况需要听从耳鼻喉专科医生的指导。




而耳道冲洗以及医疗手法清除都是需要去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的,你自己很难掌握合适的“注水压力”或者“抽吸力度”,处理不当会造成并发症。




对于长期耳机党来说,减少耳机的使用时间,晚上8小时给耳朵一个休息的时间,或许会有奇效。




综上所述


耳屎

是耳道皮肤的一道自然屏障

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掏

最后,切记,切记,切记

耳朵痒一定要管住自己的一双手

远离棉签,珍爱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历史人物费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66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