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9岁何兆武先生:有从容宽厚绅士风度,有乐观执着知识分子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2-29 15: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2-29 15:13:27 5737 4 看楼主


何老在家中

何兆武先生的回忆录《上学记》买来许久了,还曾有幸请何老在书上题字,但平时忙这忙那,想看总是没有大块时间,疫期出不了门,终于可以一读为快了。

读书先读序。《上学记》何兆武先生重版自序与葛兆光先生序,两位先生名中都有一‘兆’字,也是缘份。因为前日曾访何老,再读何老文字,有如当面聆听,文字便有了音容笑貌与情感的温暖,但何老的文字更突出的印象是其遣词造句的别致与阐发思想的独异,他反复强调回忆录只是当时的经历与感受,未必准确正确,也恰如此,个人口述史才有其历史的细节的价值!这一点太深刻,而且也大异于通行流行的回忆录!我想何老如此强调,表面上是为自己记忆难免有误开脱,实则是想表明自己回忆录忠实于自己的过去,是一种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精神,因而,他如实道来,不怕与正统相违,是有担当与有胆量的史笔。葛先生长序印象深刻的是强调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勇于担当,又始终对前途充满美好希望,故他们有从容而宽厚之绅士风度,有乐观而执着之知识分子精神。好书一次不必多读,一读而三思,书反而越读越厚。



读过序再读后记,后记往往是作者写书的心路历程,先读后记,更容易走进书中去,也更容易探得作者文心。书的后记是记述者文靖写的,既记述上学记口述过程,又抒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有点类传主的角色,显见记述者入戏太深,也正因如此,这本用两年时间采访的并不太厚的小书,一版再版,广受好评,累获大奖,记述者的劳动是创造性而且卓有成效,她的两篇后记,也可当小上学记看。之后又百度何先生资料,丰富而厚重。尽管他拒称文化大师,但当下那些频频出头露面的各类文化大师又有几人可与他比肩?他的经典文史哲译著与著作是可以传世并衣被后人的。

读罢序与后记,心中有底气了,再看正文。何先生《上学记》是上半生回忆录,也是经典的个人口述历史。年过八旬(何先生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今年99岁)且是史学大师,书的好看处,就是生活故事有史笔份量,视角别于一般人。第一篇《我的祖上没有名人》,好像与那些写名人家世,总要上追几十代,非找出个名人作钩连誓不罢休的世俗传记赌气较劲。既然没有名人,写到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概不提其名,也是不俗大笔。而写他们,一脉相贯,就是热心于学。曾祖父是不识字劳动人民,却节衣缩食让儿子念书,成为清末秀才。这祖父秀才继承父亲向学理念,又在家乡办小学校教乡邻孩子读书,并让儿子上省城新式学校读书,父亲于是成为工程人员,家也因此安在北京,而他的儿子何兆武先生1921年出生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路在北京读过来,刚上高一,日本鬼子来了,便开始流亡求学生活。至此第一篇结束,真是字字事事扣的都是上学二字啊!真可以看作是一部祖孙四代上学记!是谁读来,都当有所悟。大师所来,祖上无名,唯一心向学,故成其大尔!



何老为本文作者在《上学记》扉页题字

再读‘‘大学之谓:忆先生’。因为曾经拜访过何先生,文字便有了音容笑貌:慈祥地笑着,徐缓地娓娓述说。忆的是教过自己的一代大师,印象具体而鲜活,敢于从个人感受直言其当时的见闻体会,又有犀利的历史学者的点评,看似个人口述的小历史,却又蕴含大历史珍贵的鲜为人知的一角。几位先生的评述,体现的是何先生心中的大学精神,展现了动荡年代一代伟大学人的超时空风采。何先生爱说要从人文的角度看历史事件与人物,他的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述应该就是吧?想到歌徳谈话录。何先生是一位历史老人,更是一位人文老人。

何兆武先生在介绍《上学记》写作时,强调他写的不是正史,只是个人的生活与思想记述,即当年如何做如何想就如何写,提供一份真实的个人的细节的历史。何先生作为大历史学家如此强调个人口述历史的原生态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也是他的历史学观的具体体现与典型案例,颇有春秋笔法味道。当年初次阅读炙手可热奉为哲学圭臬的艾思奇《大众哲学》时,认为写的很乱,没讲出什么道理来。何先生如此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而这样的治学做人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
又想起拜访何先生的往事。

何先生居住在清华园西南14号楼,楼旧室窄,满室皆书。何先生拥被坐床接待我们,面色红润,慈眉善目,慢声细语,始终灿然微笑,偶尔朗声欢笑。不宽的单人床里面摆着一道书刊报章之墙,每天不仅要看最新的报纸杂志,还看外文书!先生也是大翻译家!书桌是七十年代老式木桌,墙壁是八九十年代的绿色涂料也多有脱落,书桌上有夫人大照片,书架上有母亲大照片,有一只书架上满是外语磁带。不知为何,看着这一切,眼睛有些湿润。访谈半小时我都作了录像,先生言语不多,却言简而意深,若得道高僧,字字有禅意。著作等身,高山仰止,我会细加整理所见所闻,写一篇访问记。何先生儿子是著名鸟类学家,中午请我们吃饭,我是鸟迷,老家邳州古时以鸟为图腾,于是又有一番快意神侃。得何先生亲笔签名,并亲耳聆听纵论学问人生,作为读书人,今天太幸福!



何先生书架上的磁带

置身大师斗室,充耳满满笑声,触目处处惊奇。他的件件陈旧物品,都有故事,他的镌刻在脸上的慈祥温馨笑意,春阳暖心。随手翻阅一本2015年6月的影集,眼前为之一亮,亮的是何老那张张春风拂面神采各异的笑脸!这本影集的特别之处,是同时拍摄于一次采访中的不同表情照,笑脸居多却又笑笑各异!头一次见如此宣有创意的影集,与其说集中展示了何老表情的丰富性,不如说何老在讲述人生与治学时自然流露出富有特征内涵的规定性符号。何老的表情也是一部世纪大书,书写着他的沧桑人生与对人生历史的独特解读。



何先生影集一页
拜访何兆武先生真是有太多想不到,仅是乐居于清华园这样一处仅50多平米的老楼就给心灵留下长久的震撼了!这可是国宝级学者啊!但真大师就是真大师,是一面高悬天际的宝贵学人镜鉴,让那些住豪宅争排富豪榜呼啸于媒体社会的伪大师们汗颜!另一处震撼来自年轻翻译家超白的惊叹:一个小书架上全是外语磁带!何老精通四国语言,知会外语七八种之多,他的床头还放着外文书与外语记笔记本!而这些磁带应是三四十年前之物,可见当年何老苦学,也可见他的珍视。何老笑哈哈说他当年在西南联大外语系七年学外语多得益于早七点看早场廉价美国原声电影。临出门时看到书架上有一叠用药盒压着的没有装裱的书法作品,随手拍摄,在北大出版社工作的女儿说,如此工整不可能是何老老年之作,半夜女儿发来微信截图,说竟真是何老近作!又一次震惊!




何先生给作者的题字

【本文作者 徐景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whoami123 发表于 2020-2-29 15:14:3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whoami123
2020-2-29 15:14:36 看楼主
两年前在清华园采访过史学泰斗何兆武先生,还请他为我刚从万圣书园购得的《上学记》题字。先生今年应是99岁高龄,高山仰止,大师风范,文化高标,道德文章!本文记述了采访何老的过程与阅读《上学记》心得,并附有现场拍摄的照片,以此分享给喜欢文史的朋友,并以此表达对中国当代史学创始者何老的崇高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5118 发表于 2020-2-29 15:16:3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5118
2020-2-29 15:16:33 看楼主
老同学,回到北京了吗?祝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冰糖葫芦sd 发表于 2020-2-29 15:18:1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冰糖葫芦sd
2020-2-29 15:18:14 看楼主
老爷子,到我家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xinghua03 发表于 2020-2-29 15:18:52 | 只看该作者
5#
xinghua03
2020-2-29 15:18:52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5737 | 回复:4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