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弦一阕:永远的恩师(作者 蒋平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3-5 11:12:21 3960 0 看楼主


其实,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教师,他们不是学校的门面,但却是学校的脊梁。

1980年我在乡下一所中学读高一时,薛良民老师教我们语文。说起来,他并不是那种讨学生喜欢的教师。可以说,你会尊重他,但未必会喜欢他。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他总是一副冷峻的表情,面对他落落寡欢的举止,大多数学生都敬而远之。他教书,仅仅只是教书,教书以外的事他似乎从不过问。其实,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教师,他们不是学校的门面,但却是学校的脊梁。

新学期开学,几节课之后,我们都发现薛老师为人虽显严肃,但课却上得有声有色。

他是怎样注意到我的,已记不清楚了,记得清的只是某一天早读时,他来到班里,转了一圈,便把我叫到外面,问道:“你喜欢读课外书吗?”我一时不知怎样回答,看他不像要责备人的样子,只好如实地点点头。“你读过《三国演义》?还有泰戈尔的《新月集》?”我着实吃了一惊。《三国演义》我早读过,至于泰戈尔的《新月集》,我只从同学那儿借来随便翻翻,早就书归原主了。他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我迷惑的样子,他不由地笑笑,接着便轻声朗诵起来:“林不大而茂盛,房不高而秀雅,地不广而平坦,水不深而澄清……”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两天前在写《可爱的家乡》这篇作文时,我把《三国演义》中描写隆中景象的文字改用到我的作文中了,并且还照用了《新月集》中的句子。

“你改得很好。”他见我明白过来,便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道,“天下文章一大挑,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键要学会灵活运用……”我抬头看他脸上少有的和蔼,心里竟一阵激动。

随后,他便对我的作文特别看重,每一篇都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他还常常把我叫到办公室当面修改,甚至让我重写。后来,他便不时借给我一些书籍,从他那儿,我第一次认识了雨果、拜伦、海明威……

第二年,我转到邳城读书,从此就多年没跟薛老师联系过,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他。后来我回乡下教书,才又有机会见到他。有一次,谈起当年作文的事,他仍记忆犹新:“当时我就觉得你的作文写得比较好,有点风格。”说到写点东西,我便说:“老师,凭您的教学经验完全能写出一部书来。”他笑了笑,拿出两个厚厚的剪贴本,递给我,说道:“这就是我的书。”

我打开一看,原来都是他教过的学生发表的教学论文和心得,我的几篇拙作也竟然南郭不惭,被列入一席。他看我不太明白,便补充道:“做教师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那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我看到他脸上又表现出平时的严肃来,心里似乎懂点了什么。

多年来,薛老师舌耕不辍、心力交瘁,竟身染沉疴,于三年前因病去世了。如今,再也不能聆听他的谆谆教诲了,多少耳提面命的告诫也似乎淡忘了,唯有那一副冷峻的表情、几句平常的话语,还让我时时忆起。唉,师缘难再,恩情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96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