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事传奇:木家庄的故事 | 林希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3-20 08: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3-20 08:11:36 4116 0 看楼主


徐州府管邳州地,木家庄上有家园。

此人姓木名德茂,字是丁口号襄言。

娶个媳妇胡氏女,外号就叫胡打算。

……

一日没事把湖下,遇群小鸡在路边。

青草棵里捕一个,装在裤腰回家銮。

小鸡喂到一年整,忽然那日生了蛋。

胡氏拾来心欢喜,躺在床上打算盘。

这蛋再抱鸡一个,一对小鸡利更宽。

来年再把鸡来抱,鸡多蛋多多卖钱

……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邳州宿羊山古镇进士陈略所著万言叙事长诗《胡打算》在苏、鲁、豫、皖地区流传甚广。长诗叙述的是当地一姓木家的媳妇胡氏,家贫如洗,朝不谋夕,一日在田间捕到一只小鸡回家喂养。小鸡下蛋那天,胡氏乐坏了,急忙拾了蛋,躺在床上打起了发财的算盘:这鸡生蛋,蛋再生鸡;有了钱购买牲畜,置办田产;往后富足一方,子孙满堂……想到高兴之处,一伸腿,压破了发家的鸡蛋。

没想到木氏家族自依《胡打算》出名后,人丁繁衍,家道颇兴。如今,住在镇上的木清华老师,就是木氏后人的代表。

让我们认识一下他吧——

说起木清华,也算是镇上有点名望的人。一来有祖上故事流传的影响,二来作为长期在本地教书的先生,有一定的声望。不过,关注度更高的是木家望子成龙的家风。这不,其父当年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将来能考上清华大学。偏偏天不遂人愿,木清华考了三年,连当地的中专也没考上。后来一直在小学代课,再后来转了正,成为一名在编小学老师。他继承了父亲的心愿,把几辈子求功名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学着他父亲的心思给大儿子起名叫北京;二儿子小名原叫二蛋,他灵机一动改成“复旦”。只可惜,大儿子没承父望,只上到中专,望子成龙的惟一希望就落在复旦身上了。

晚上的时钟响了7下,再过一会儿,的高考分了就出来了。木清华掩抑不住早已焦躁的心情,心不在焉地看完新闻联播,便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窗外紧一阵慢一阵的解旱夏雨,没能给他带来一丝的安静,他心急火燎地想早点知道儿子的成绩。

虽然查分时间没到,其实,老木对儿子的成绩还是有谱的:经父子俩精确估算,考分应在一本线以上20分。这个分数虽不能让老木有多么振奋,但心里得到了安慰,上个211大学还是有把握的。这个镇上几年没出一本大学生了,和复旦上下年纪的不少同龄人都外出打工了。相比之下,老木觉得高兴、体面。

让老木焦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儿子应该填报什么学校,报考哪个城市的学校。按说这是公布考分以后的事情,可老木不一样。从小复旦刚上高一的时候起,老木就天天在网上查高校资料,查高校排名。几年下来,全国各类高校和大致录取线,他弄得透熟。前两年几个亲友的小孩高考志愿就是请他参谋的,家长们都夸他内行。

复旦上高一的时候,老木只查询985的高校资料;近两年,他又把查询重点转移到了211以下的省属高校了。

有专门研究的老木对给儿子填报院校相当自信,可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自从昨天早上和远在海滨城市的堂侄石头通话后,一下子带来了选校的压力……

石头想让复旦报考他所在城市的一家学校。理由很充分:城市发达,毕业后易找工作,同时弟兄们有个照应。一直关注高考与就业的老木也清楚,很多学生报考大学是奔学校所在的城市去的,毕业后好留在当地就业,实现人生的转折。石头说的这个城市,的确是老木父子多年心仪的理想之地,但是这个城市房价太贵,从前年一跃而起的惊天房价,涨到目前几万多元一平米。老伴没收入,自己一年的工资满打满算6万多元,加上平时挣点补课费,一年不到10万元的收入,除去以喝喜酒为龙头的各项开支,实在结余不了多少钱。就是等到儿子毕业后买房,倾家所有也交不起首付。

为此事,老木考虑了一个白天,没理了头绪。到了晚上,他带着一筹莫展的神情想找老伴商量一下。说是商量,其实是想找个人当听众,他不相信老伴能帮上什么忙。

老木的生活有规律,每晚十点半休息,早上6点起床。他十分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昨天晚上不到10点他就关了电视,睡在身旁的老伴紧张了一下。她凭经验知道,提前关灯会有重要的事情或活动安排。

“什么事?”她望着老木那副凝重表情的脸,诧异地问道。

“给你说说复旦报考志愿的事!”

“瞎折腾什么的?考分都不知道,你在那瞎盘算,也不怕别人笑话。关灯睡觉!”老伴一气把灯关了。

“你懂个屁!我的孩子我知道,我估算的分不会有3分误差,敢打赌吗?”老木边说边打开床头灯,藉以强化讲话的气氛。

老伴看都不看老木一眼,转过身去:“说我听听,你是咋想的?”

老木不紧不慢地坐起来,靠实后背,像给学生上课似地娓娓道来,特别耐心地先给老伴普及了填报志愿的相关常识,如发达城市学校分高,好就业;欠发达城市学校分低,不好就业等。

“石头打工的那个城市不是很好吗?当年他为了超生,跑到那拾破烂,没想到还混好了呢!买了车买了房。今年春节回家过年,你看他们两口子的穿戴,闪金亮银的。”老伴就知道石头所在的那个城市好。

“你不要眼热那些,我还不知道他?初中没上完,从小调皮捣蛋。像他那样挣再多的钱只是个拾荒的,不体面。”

“这年头有钱就体面。我看让复旦去就好,也有个照应。”老伴表了态。

老木眉头一皱:“我也想这样,可咱在那买不起房子啊!”

“愁什么,慢慢攒呗,到时再借一些。要不,你和你们校长说说办个病退,找个地方给学生补课再挣点钱。”

“别说没用的。一套房子要四五百万,攒到驴年马月?我再活三十年,工资、养老金一分不花积不下一百万。靠补课能几个钱?”

“啊!要这么多钱?”老伴像听到了雷声,急忙转过身来,盯着老木的眼睛说:“石头不是说能给复旦在那个城市里找个对象吗?还说是个独生女,有房子。真能成的话,不就省得买房了?”

“那叫入赘,你懂吗?招亲!招亲!到人家里要改名换姓的,连以后的孙子都要改姓的。”

“招亲怎么了?改姓怎么了?国家领导人的子女还改名换姓呢!”

“睡觉!”老木忽然关了床头灯……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屋内一点不觉得凉快,更显闷热。老木的心里有些烦躁,在屋里不停地走动,像在教室里上课时踱来踱去地给学生讲着什么。他眼泡浮肿,接连打着呵欠,表明昨晚最后一遍熄灯后,他为复旦以后是否招赘的事思考了一夜。

老木是独生子,自小就肩负着振兴门庭的重任。虽然自己没什么成就,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生了两个儿子,也算对祖上有个交待。当下之急就是要把家庭的希望传承下下去,并发扬光大。要一辈强一辈,不能黄鼠狼生老鼠——一辈不如一辈。复旦要是能考上那个城市的大学,一切都解决了。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上的希望,为了解决眼下的经济困难,豁出去了——入赘就入赘吧……

忽然,外面天空亮起一道闪电,一个响雷吓了老木一跳。他打了一个哆嗦之后,幡然悔悟:我怎么能这样想呢?怎么能让复旦入赘呢?

他猛然想到,他担负着光宗耀祖和传宗接代的双重任务。北京一连生了两个丫头,生育男丁的重任落在了复旦的肩上。复旦入赘,孩子随了人家的姓,木家不是断后了吗?退一步讲,复旦入赘后的两家地位不平等,我老木家成了弱势,要看人家的脸色。同事老耿的儿子毕业后,在大城市成了家生了孩子,可怜老耿两口子常年看不到自己的孙子。去年好不容易接家来过几天,孩子外公就向老耿下达了限三之内送回外孙的命令。老耿屈于亲家的门槛,只好照办。要是入赘改了姓,还有什么戏?

老木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让复旦报考离家较近的本省一所211学校最合适。学校所在城市虽不发达,但学校录取分数不高,好选专业,将来毕业了在当地考个事业编不会有问题,兴许考个公务员……最当紧的是本地城市的房价涨幅有回落。

想到此,老木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像一块石头缓缓地着了地。外面的雨渐小渐停,街上又响起了几个商贩的吆喝声。

“爸!我要到石头哥那里去玩几天!”一身雨水的复旦猛地推开房门大声嚷道。

“什么时候去?”

“明天!”

“填完志愿再去吧?”

“填啥志愿,我没过二本线!”

“啊!——”老木一屁股坐到了地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11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