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天心气不足,灸这里就管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林妹妹 发表于 2020-5-16 08:4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林妹妹
2020-5-16 08:49:55 3380 0 看楼主
春天养生的重点就是养阳,养的即是阳气升发,阳主动,运动能生阳。

但是,有些人,一到春天,心气明显不足,稍一运动就各种不适,所以今天要着重讲下心气虚。




心气虚

气虚证具体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虚无力。心虚证的表现则是,心悸,胸闷,失眠或多梦,健忘,脉细弱。

有研究表明,心气虚与心脏功能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在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高血压及风心病最常见。这类病变与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异常有关,是心气虚证最常见的病种。

心气虚是较为基础的阶段,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还可发展其为心阳虚,气阴两虚等更为严重的症候。


心阳虚: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兼见四末不温,形寒怕冷或浮肿;

气阴两虚:气虚兼有阴虚,阴虚的突出表现是舌红苔少, 或是舌红光无苔,心烦热喜冷饮。


出现心气虚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日久,更难治疗。今日,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第一个就是膻中穴。




艾灸膻中

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根本。心为阳脏,心阳得不到温煦,则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瘀阻,血脉运行不畅而见脉来迟缓。

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的作用。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奋心阳,使血脉运行通畅,脉动有力。

操作方法:可手持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也可隔姜灸,每次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进入下一个疗程。

【提醒】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心动过快的朋友,请慎灸或在医师指导观察下艾灸,有人灸后反而会加快心跳。另外,初灸者一定要少灸,不可灸时间过长。

如果不能艾灸,可以摩擦膻中穴,用手的大鱼际,放在膻中穴位置,上下轻擦5分钟左右,感觉到热感从胸前散开即可。




除了膻中,以下穴位也可缓解心气虚的相关症状,可辩证选择按摩或施灸。

1、温补心阳:膏肓穴

坐在椅子上,双手抱肩,从大椎往下数,第四胸椎的棘突下凹陷,水平移动到肩胛骨的边缘处。在这个穴位艾灸20-40分钟,能温补心阳,让心的搏动能力增强。



2、补益肺气:中府穴

一只手握住肩头,大拇指摸到锁骨下方的凹陷处,再往下一指宽,就是中府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益肺气。



3、缓解心慌心悸:内关穴

手握拳,腕横纹约三指宽,两根肌腱之内,就是内关穴。可以拇指放在内关穴,食指放于对侧点揉。



内关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部疾病(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癔病等。

4、预防心肌缺血: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有通经活络、宽胸理气的作用。

可以伸开拇指横立,塞在腋窝下,其余四指扶在上臂的外侧,弹拨肌腱8-10次,感觉到明显手麻即为正确位置。



除了穴位疗法,教授还推荐了一个特殊的疗法——捣耳刺激法,据说可以缓解心动过速带来的心慌、心悸。

指甲不要过于尖锐,放于外耳道,沿着耳甲腔转动。可以帮助我们平稳心率。可以两个耳朵一起捣,坚持3-5分钟,出现明显热感即可。




春天里,心慌气短乏力的朋友,每逢晴好的天气,一定要走出屋子,晒晒太阳、舒展四肢,总是宅在家里最不利于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林妹妹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38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