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孙子不乱扔垃圾说起:细微之处见素质 | 马其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成圣 发表于 2020-5-23 12:3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成圣
2020-5-23 12:37:04 3458 0 看楼主


半年前,小孙子才两岁八个月。有一天我领他上公交车,出门时,给他热了一盒牛奶,边走边喝。到公交站台等车时,我发现他东张西望,就问他:“想找什么?”他把空牛奶盒向我晃晃,我明白了,他在找垃圾箱,公交站台的垃圾箱跟他之前见过的不一样。我手一指,他看到了,把牛奶盒放进垃圾箱里,继续跟我等车。

有时候在外面玩,如果没有找到垃圾箱,他会把手中垃圾交给大人。有时候我会有意引导他:“呀,这是谁扔的垃圾?”他就会主动把不管谁扔的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在他潜意识里,那些垃圾就应该在垃圾箱里。家里有一个很宽大的茶几放在地毯上,孩子玩的时候,玩具文具会摆得乱七八糟。大人就主动帮他整理,合并归纳。好几次,我们看到,一天玩下来,茶几和地毯居然干干净净的。那多半是小孙子整理的。

给孩子兑奶粉时,我会有意引导他:“应该怎么说来着?”他心领神会:“谢谢爷爷!”久而久之,得到帮助时,他一定会说:“谢谢!”让孩子常存感恩之心,是大人对他将来立于天地之间的良苦用心。

大孙子也这样,放学回来,大人会发现他的书包里有牛奶盒、吸管的包装袋、装包子的塑料袋。因为没有找到垃圾箱,只好都带回家了。他的书桌也会整理得井井有条。给他做好饭,辅导他完成作业,他一定会说:“谢谢!”

培养孩子,就要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做起。首先让他学会做人,让他与人交往彬彬有礼。

有时候看到一些小朋友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吃的东西无意掉地上,大人不拾,小孩也不捡。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言传身教的作用自然很大,长期下去,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会跟大人差不多。

几年前,见过一个亲戚带着三四岁的孩子,那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手指捏成枪状指向别人,嘴里还发出“哼,哼”的声音,甚至咬牙跺脚。我们家孩子不会这些,也不会打人骂人,更不会说脏话,因为大人根本不会这样。

我突然想起来36年前遇到的事情。那年暑假,教育局工会组织几十名优秀教职工去北京旅游,我在其中。第二天早上,大家刚进入天安门广场,教育局计财股的一位副股长,可能是夜里吹空调过分了吧,蹲下咳嗽,还一个劲儿吸烟。“啪”一声,把一口痰吐在地上,随即扔下烟头。这时,一位戴红袖章的北京大妈过来,吐痰、扔烟头各罚五毛钱,他还得负责清除痰渍和烟头,不然还得重罚。那年月,我们的月工资才几十块钱,旅游七八天的全部费用每人几十块钱。他迟迟不想掏钱,人家把罚单交到他手里,几个带红袖章的人围过来。怎么办?乖乖认罚呗!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惊心了。仔细一看啊,广场上不少带红袖章的。那时候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北京当然是率先垂范!2009年起,我在北京住了几年,去过天安门广场很多次,再也没有看到那些拿着罚单的北京大妈,因为再也没有随地吐痰或者乱扔垃圾的。大家都很自觉,全民素质提高了!

那次去北京,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在二炮总部。根据他哥哥给我的地址,我找到了南礼士路军营,哨兵说他在清河。一位首长捎着我,到人民大学下车,然后安排司机把我送到清河。因为没有事先联系,同学喜出望外,请我在他家吃饭,一家三口陪着我。吃鸭肉的时候,我把两块鸭骨头顺口吐到地上。吐第一块时,才几岁的小女孩看了我一眼,我没在意。再一看,他们一家三口,都把鸭骨头放在桌面上,我顿时面红耳赤,悄悄弯腰把鸭骨头捡起来。对于我,随意扔垃圾,是习惯, 很多人也都这样。那时候生长在农村,到处脏不啦叽的,饭都吃不饱,根本没有这么多讲究。就是在学校,根本没有用垃圾桶的习惯。想想那件事,至今我还非常尴尬!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基本素质是非常好的。比如艰苦朴素、勤劳勇敢、忠厚诚实、文明礼貌等等。在诸如卫生习惯等方面有些就跟不上时代了。

我也注意到,我家孩子还有不少缺点,不是我的培养和言传身教不够,而是他所处环境使然。比如,孩子不懂得俭省节约、随意浪费食物等等,可能与幼儿园培养有关。我就亲眼看过,大孙子和他的同学们在幼儿园吃午餐时,把不想吃的鱼肉直接倒在垃圾桶里。孩子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处于懵懂状态。今后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很有必要。

几十年改革开放,国家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时,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小儿,从城市到乡村,从全局整体到细枝末节,人民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风貌都迈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成圣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45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