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评价少帅张学良,他跟大帅张作霖相比又如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6-12 10:0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6-12 10:02:13 2497 0 看楼主
失东北,祸西安,南囚湘黔渝,台中落魄美利坚。夜杀两将,卅万兵勇惊散。消遣三宫六院,不勇不智不抵抗。虚度春秋百年,仍遥记,双十二。

辱君父,乱兄帏,臣降豫鄂皖,浪子援引苏维埃。日退千里,兆亿肆民泣零。流落五湖四海,累国累民累美人。可怜家乡万里,浑不忘,九一八。



个人观点:张学良的功与过,总之是性格决定命运,姿势决定结果。我们研究问题需要分析原因,而非单纯评论结果。下面就根据他一生几个重大阶段,分析分析这个人。

1、思想:

张学良不是败家子,起码不是纯的败家子。相对大帅张作霖而言,张学良早年受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又经历西方教育洗礼,思维比较西化,思想开明,乐于接受并尝试新事物。

2、立场:

张学良绝对不是汉奸。

其实张氏父子都不认可小日本,但凡长人心,就没有一个甘心做汉奸的,更何况身居高位者有足够的见识。区别在于张作霖那一代人限于时代和经历,没有足够的国民意识,存于“国不知有其民、民不知有其国”的乱世,自然就没有主义、只认利益。所以张作霖的目标就是进可入主中原,退可据守东北。也就是说,割据起来做东北王已经是他的底线,何谈服从中央政府?何谈全国统一?其实那时候阎锡山等军阀莫不如此,我不卖国,但我的地盘谁占都不行,日本人不行,国民政府也不行。对比其父,张学良无疑是真正有理想的,大帅在世时他就曾多次建议停止内战共同对外(“息内争,御外侮”)。1928年7月1日,父丧刚过,就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果断完成东北易帜,让中国实现了辛亥革命以来的第一次统一,起码是形式上的统一。东北三省从地缘、军事、政治等角度的分量都极重,易帜的成果,就是让全国人民真正意识到“中国是个整体,不可分裂”。



跟他的父亲张作霖相比会怎么样呢?至于他的才华、胆识都远不及张作霖……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张作霖是一个真正的白手起家的草莽英雄。从满清时做保安队逐渐做大做强,到招安谋得官职,到一步步掌控辽宁、吉林、黑龙江成为东北王,直至最后逐鹿中原做了北洋时代的最后一位国家元首……张学良除了命和运好可还真的没啥能超过他父亲。即使是爱国方面,张作霖也不逊于张学良,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张学良他错杀杨常了。杨常有没有反心这个谁也不知道,虽然我倾向于他们没有。但他影响到张的权威是不争的事实,杨作为一个下属,达到将上司不放眼里,张在房间里睡觉杨即长驱直入,在旁人面前直呼张“阿斗”的境界,张能忍那必须是修炼成佛了,而他当时只是个二十多岁被宠大的公子哥。当然我承认张对杨勾结日本这事确实有先入为主和偏信之嫌,以及投硬币过于儿戏(张一贯的风格如此),杨常也确实罪不至死。但杨常事件并没有给东北带来大的动荡且张从此建立绝对权威也是事实,寒了老兄弟的心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如果张作霖活着一定重用杨宇霆,日本一定不敢轻易打进来,就是打进来也得扒日本人一层皮。



其实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特殊的历史人物,由于父亲是张作霖,他年少轻狂,曾经不可一世。但仔细看来,他早年的所谓武功,比如直奉大战的表现等等,都是出于张作霖的刻意栽培,更多的是郭松龄的功劳,而郭松龄反目之后,张在战场上再无建树,中东路事件对苏作战以及918事变对日退缩,彻底表露出纨绔子弟的本来面目,并且在自己成为东北王之后,就找借口干掉了父亲最倚重的小诸葛杨宇霆,若张大帅在,根本没有918,若杨宇霆在,日人也不会如此轻易得手,自身没本事又自毁长城,918来了,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保存实力是为自己托辞,其实就是不敢面对日本人。



张大帅为了保护东北黑土地而为国捐躯,三年后,他的儿子竟然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给国恨家仇的日本人,真是个败家子,虎父犬子果不虚言。西安事变后,他跟蒋介石去了南京,从此被软禁起来,30多岁就退出了政治舞台,由张少帅成为阶下囚,不能不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而且失去张学良的东北军四分五裂,所谓的保存实力也成了笑话。应该说他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兄们更害了东北的父老乡亲。历史再一次证明,能力与位置不相符,害人害己。所以张学良晚年没有踏入大陆土地,他实在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讲真话,以张作霖的视角来看,张学良真的可以算个败家子。以蒋介石的视角来看,张学良功过相抵,所以不杀不用贬为凡人。以日本人的视角来看,张学良是个充满心机的小混蛋。虽然比蒋介石要好些但大大地不如汪精卫,胡汉民。以历史的视角来看,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全赖少帅周全,可谓雪中送炭。



以历史功过来看,张学良功大于过。第一功是东北易帜,促成国家统一。第二功是东北军入关拥蒋,结束军阀混战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大一统。第三功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最艰苦的情况下,大量投资。引领了时代。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张学良是亲身陪蒋介石回的南京,客观上维系了蒋介石的威望,也属于是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抗战。

过也有,就是九一八事变后不放一枪,把东北拱手相让。当然他没有投降!



以此来看,在历史上张学良在历史大问题上三次正确,一次错误。历史大趋势就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新政党取代老政党,外国势力逐步赶出中国。而少帅在两个问题上是满分,在民族问题上勉强及格。因此无论日后历史怎么变,少帅的历史地位,甚至历史功绩都是有的。

只能说张学良当时还是太年轻,没有他父亲的老谋深算,虽然能力不够但是也算一生爱国的将领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49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