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接受采访时,巩汉林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关于中国男足“收入过高”但却“战绩不佳”的吐槽能引来这样一番惊涛骇浪,面对全国人民,巩老师十分直白地说出了中国男足给国人丢脸的事实。然而就是这番言论,直接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体育记者到男足选手都对巩老师的言论充满意见。

知名媒体人董路在微博上表示,别以为演小品就能给国人挣来多少脸,不懂足球就不要乱评论。而男足国手冯潇霆除了暗讽自己将要退役让位给巩汉林以外,还在微博上发出长文表示媒体和社会大众都要探索更多中国男足的积极面。在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冯潇霆更是表示要理智、科学地评价中国男足的不足。

事实上,从当下中国社会的言论大环境来看,想要理智、科学地评价中国男足并不容易。对于中国男足这些年的技战术水平的发展现状,哪怕是资深球迷,也未必能有更为深入而又全面的认知。长期以来,中国男足领着高薪却踢不出成绩、冲不出亚洲的问题更是令国人诟病已久,不过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这些男足领的高薪是来自各自所属俱乐部球队的赞助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足领的这些高薪,未必完全都是来自咱们纳税人的血汗钱。

尽管这些年球市空前火爆,但是由于过去两年来地产行业转型困难,不少依托地产商运营的职业球会也面临着停摆甚至解散的风险。但是从客观意义上来说,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操作,才能进一步根治当下国内足坛的诸多乱象,好让中国足球早日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产业化发展,尽可能助力中国男足有朝一日能够重回亚洲一流,再次冲出亚洲。

与10年前相似的是,当时的男足,依旧是不少国人的“出气筒”,那时的社交网络,最不缺对中国男足的吐槽。然而与10年前不一样的是,当年“不够景气”的自主品牌,如今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在汽车市场的影响力。过去,男足勉勉强强可以战胜韩国,但在如今,输给越南都有可能,而自主品牌则是从只能卖便宜车薄利多销,变成了倒逼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拉低价格门槛。

复盘这些年自主品牌所走过的路,或许中国男足也将得到不少启发。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中,中国本土的足球产业也曾和过去的汽车产业一样,一直在努力地探索一条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型道路。当年,我们对于汽车产业选择的方式是用市场去跟跨国车企换技术,然而换了这么多年,到底换来多少技术,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毕竟在2021年,仍有一部分自主品牌就连三大件还得找跨国车企采购。

虽然没有换来技术,但好在这些跨国车企的到来,也让中国本土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今,一些央企、国企以及民企阵营的董事会成员以及公司高管都曾有过给跨国品牌打工的历史。而在一些新造车企业的内部,同样有无数合资车企的离职员工在此效力。反观中国本土足球产业,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当下仍存在人才断层的问题。

对比足球产业和汽车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底层逻辑也有本质的区别,毕竟培养一群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足球选手并没有那么容易。哪怕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如今光靠留洋国脚都能组成场上十一人,但之所以能有今日的人才基础,同样离不开对于完善、全面的青训体系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

是的,培养足球人才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培养汽车产业人才。当然了,就在冯潇霆、巩汉林隔空互怼的时候,人民网也通过官微发布了评论文章,在引导全社会理性、客观评价中国男足的同时,希望广大男足选手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当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产品出海第一站早已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了发达国家,中国男足又有多少人能够获得欧洲豪门球会的青睐?

过去,绝大多数国人不相信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能够赶超传统汽车强国。而在本土汽车工业已取得初步发展成效的当下,或许正在迷途中的足球产业也能从中学习、借鉴更多先进经验。我们怕的不是起步太晚,我们怕的是踟蹰不前,虽说眼下中国足球仍身处迷茫之中,但如果能像当年的自主品牌一样,在困境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或许数十年后,也将是一片更加繁荣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