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腰穷和浑青

[复制链接]
文面书生 发表于 2022-5-13 1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面书生
2022-5-13 18:07:07 1725 1 看全部
“腰穷”和“浑青”

文/枫声



朋友圈里看到黄静发的几张老房子照片,不由激起我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村农房的怀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里多是土坯草苫房、“腰穷”房,谁家若建了“浑青”房,那真比现在谁在庄子里建了十层大楼还稀罕。土墙草顶,家里经济肯定是瓤了点,想说个儿媳妇,着实不容易。再不济,也得把主屋建成“腰穷”的,石头基,砖瓦顶,中间一溜泥夯坯,才是普遍大势。



想想咱们的父祖辈,真是语言大师!把瓦顶石基泥墙的房子叫“腰穷”,真是形象和内涵丰富至极——腰是人体的中间位置,那一溜土墙也恰是房屋的中间部分,可不是“腰穷”不是?为什么不都用上烧制砖呢?还不是因为腰包里没钱,“腰穷”不是?“腰穷”则难免挺不直腰杆,紧巴巴的日子里,哪里还会有扬眉吐气?
“浑青”则简单得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北乡下的烧制砖一开始大都是青色的,瓦也多为灰色;谁家的房子通体全以青砖青瓦和水泥建成、不用一点泥土,那真是气派。取其瓦砖色,名之以“浑青”,有乡邻数不清的艳羡和主人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豪横。后来,慢慢流行了红砖红瓦,但通体以砖瓦建成的房子并没有更名“浑红”,老百姓叫顺嘴了,还是叫“浑青”。
那时候,乡村里较早拆除掉“腰穷”房而建起“浑青”房的,多是大小队干部;接着建起来的,才是那些在种好几亩责任田之外、头脑活络,依靠多种经营而勤劳致富的农民。
记不清老家的“腰穷”房是哪一年建的了,只记得母亲说过,建那房子花了二百多元。多少年后一个雨季的夜里,那房子“腰”上的砖坍塌了一片,恰好砸在仰面睡着的我的头上,额上的疤痕就这样留下了。
现在乡村里还有“腰穷”房和“浑青”屋存在,但少有人住。这些屋子,大多墙体斑驳裂缝,草面凹陷或屋瓦缺损,雨水连绵的日子里,青苔滋生,沿屋根一直蔓延到墙上,甚至到草顶和瓦面。
“腰穷”、“浑青”成为了回忆,那回忆里有回不去的从前。有些岁月是苦涩的,甚至是不堪回首,但是人啊,就是这般不好理解,那些过去了的,却偏偏不能够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拧鏖荡 发表于 2022-5-13 18: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拧鏖荡
2022-5-13 18:08:16 看全部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文面书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725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3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