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语堂: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7606 发表于 2022-5-18 12:3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东7606
2022-5-18 12:39:46 2602 5 看楼主
文 | 林语堂摘要:我们爱一个女人,不单是爱她外表的曲线美,并且也爱她的举止,她的仪态、她的眼波和她的微笑。那么,这些是属于肉体的呢?还是精神的呢?我们的生命总有一日会灭绝的,这种省悟,使那些深爱人生的人,在感觉上增添了悲哀的诗意情调。然而这种悲感却反使中国的学者更热切深刻地要去领略人生的乐趣。这看来是很奇怪的。我们的尘世人生因为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必须趁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尽情地把它享受。如果我们有了一种永生的渺茫希望,那么我们对于这尘世生活的乐趣便不能尽情地领略了。


基士爵士(Sir Arthur Keith)曾说过一句和中国人的感想不谋而合的话:“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认尘世是惟一的天堂,那么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苏东坡的诗中有“事如春梦了无痕”之句,因为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坚决地爱好人生。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人生不再”的感觉。中国

的诗人和学者在欢娱宴乐的时候,常被这种“人生不再” “生命易

逝”的悲哀感觉所烦扰,在花前月下,常有“花不常好,月不常圆”

的伤悼。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一篇赋里,有着两句名言:“浮

生若梦,为欢几何?”王羲之在和他的一些朋友欢宴的时候,曾写下

《兰亭集序》这篇不朽的文章,它把“人生不再”的感觉表现得最为

亲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

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

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

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相信生命像一支烛光,总有一日要熄灭的,

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它也使某些人

感到一种诗意。此外还有一层最为重要: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

想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随时使我们感悟到自己的缺点。它

也使我们心中平安。因一个人的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恶劣遭遇的准备,

才能够获得真平安。这由心理学的观点看来,它是一种发泄身上储力

的程序。



中国的诗人与平民,即使是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时,下意识里也常有一

种好景不常的感觉,例如在中国人欢聚完毕时,常常说:“千里搭凉

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所以人生的宴会便是尼布甲尼撒的宴会。这

种感觉使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也有一种神灵的意识。他观看人生,好

比是宋代的山水画家观看山景,是给一层神秘的薄雾包围着的,或者

是空气中有着过多的水蒸气似的。



我们消除了永生观念,生活上的问题就变得很筒单了。问题就是这样

的:人类的寿命有限,很少能活到七十岁以上,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活

调整,在现实的环境之下尽量地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种观念就是儒家

的观念。它含着浓厚的尘世气息,人类的活动依着一种固执的常识而

行,他的精神就是桑塔耶讷所说把人生当做人生看的“动物信念”。

这个根据动物的信念,我们可以把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关系,不必靠达

尔文的帮助,也能做一个明慧的猜测,这个动物的信念使我们依恋人

生——本能和情感的人生——因为我们相信:既然大家都是动物,所

以我们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获得正常的满足,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

快乐。这包括着生活各方面的享受。



这样说起来,我们不是变成唯物主义者了吗?但是这个问题,中国人

是几乎不知道怎样回答的。因为中国人的精神哲理根本是建筑在物质

上的,他们对于尘世的人生,分不出精神或是肉体。无疑地,他爱物

质上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就是属于情感方面的。



人类只有靠理智才能分得出精神和肉体的区别,但是上面已经说过,

精神和肉体享受必须通过我们的感官。音乐无疑地是各种艺术中最属

于心灵的,它能够把人们高举到精神的境界里去,可是音乐必须通过

我们的听觉。所以对于食物的享受为什么比交响曲不属于心灵的这一

问题,中国人实在有些不明白。我们只有在这种实际的意义上,才能

意识到我们所爱的女人。



我们要分别女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不可能的。我们爱一个女人,不单是

爱她外表的曲线美,并且也爱她的举止,她的仪态、她的眼波和她的

微笑。那么,这些是属于肉体的呢?还是精神的呢?我想没有人能回

答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半夏妖冶 发表于 2022-5-18 12:40: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半夏妖冶
2022-5-18 12:40:29 看楼主
林语堂是基督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我弟叫雷锋丶 发表于 2022-5-18 12:41:24 | 只看该作者
爱他与他一起在尘世幸福的活着,这里是你的天堂,恨他与他一起在尘世拧巴地凑合,这里是你与他的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蜗牛耍漂移 发表于 2022-5-18 12:42:5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蜗牛耍漂移
2022-5-18 12:42:50 看楼主
这篇文章没太直白深入的说信仰的问题,从常识和伦理去谈生死观的现实情况,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源庚进行曲 发表于 2022-5-18 12:43:20 | 只看该作者
5#
源庚进行曲
2022-5-18 12:43:20 看楼主
事如春梦了无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饭没了还饿 发表于 2022-5-18 12:44:59 | 只看该作者
6#
饭没了还饿
2022-5-18 12:44:5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东7606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602 | 回复:5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