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清传奇——李书年平反“杀夫烹尸”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梅流逸 发表于 2022-6-24 18: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梅流逸
2022-6-24 18:20:18 4304 2 看楼主
  安徽霍邱县有一个百姓,名叫范二,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在外给人家帮工,也赚不了多少钱。范二成年之后,也没有姑娘愿意嫁进范家,他只好入赘到邻村魏婆子家中。魏婆子丈夫早就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家境也不好,以卖馄饨为生,好歹可以糊口。



  范二入赘到魏婆子家将近一年,过新年也是在魏家过的。可是正月十四这天早上,范二一大早就不见了踪影。魏婆子让邻居和她的干儿子韩三到处寻找,也没有结果。到范家去问,范二根本没有回过范家。范二的父亲见儿子不见了,心中着急,怀疑是魏婆子一家害死了儿子,屡次到魏家去闹事,要魏家还他儿子。
  魏婆子和范二的妻子被范父纠缠不休,无可奈何,魏婆子的干儿子韩三上前帮忙说话。范父见到韩三,更是怀疑他和范二的妻子有染,因此害死了范二,言语之中便不免有些指桑骂槐,很快和韩三争执起来,被韩三一下子推倒在地。范父一怒之下,便来到县衙大堂,状告魏婆子一家和韩三谋害了自己儿子范二,求知县王大人作主申冤。
  王知县将范、魏两家人传唤到大堂,审讯了好几次,两家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王知县也不知道该如何审结。刚巧县衙新雇佣了一个女佣,和魏婆子是同村,王知县私下里便问女佣有没有听说过魏婆子家的事。刚巧那天范父去魏婆子和韩三争吵时,女佣在家听到了,便回答道:“这事我知道,听说是魏婆子家女儿有了奸情,所以害死了范二。”



  王知县听信了女佣的话,第二天升堂后就对魏婆子母女和韩三动了大刑。魏婆子三人刚开始大呼冤枉,一番严刑拷打之后,三人只得承认因为奸情,将范二杀死。王知县又要他们说出将范二的尸体藏在哪里,三人说不出来,又是一番重刑打得死去活来。三人只好顺口胡编,说当时杀死范二之后,就将他尸体肢解,放入锅中煮了,然后埋入土坑,将骨头也砸碎了洒入土中。王知县让三人招供后画了押,就将案情禀报给府台,府台没有异议,于是又上报省按察院。
  当时担任安徽按察使的是李书年,他查看了案卷,又提审了魏婆子三名案犯。李书年发现三个案犯在招供的时候,说的供词虽然和案卷一致,但是几个人都如同背书一般,反复询问,都不改动一个字眼。李大人心中怀疑,觉得这案件不能这样上报刑部,他打算把案子发还原府县重审,但是原府县都担心超过审案期限,不愿意重审。李大人于是另外找了一位姓高的官员,让他负责重审此案。



  李书年告诉高大人主要案情,让他重新复审,嘱咐他道:“案犯招供已经将尸体骨头和肢体煮了销毁,但是却没有交代内脏是如何处置的,可以从这一点追究,或许能发现端倪。”高大人复审时提问三个犯人内脏是如何处置的,三个人一下子呆住了,都说不知道,说话也支支吾吾。
  高大人心中有了底,又问他们:“你们是何时杀死范二的?”三人异口同声,和以前的回答一模一样:“夜间三更。”高大人猛地一拍桌子:“据你等所说,三更杀死范二,又将尸体肢解,煮成肉汁,捞骨烧灰,弃埋漫地。虽然本官未曾煮过人肉,但是猪肉总是吃过的。猪肉每次还需一二个时辰才能煮熟,要想熬成肉汁,只怕一夜时间也未必能够。半夜时间如何能做到?况且范家前后左右都有邻居,死者被杀时岂能毫无声息?煮肉焚骨时岂能毫无臭味?为何邻居毫无察觉?”
  这时押解犯人的地方保甲也走上大堂,为三个犯人鸣冤,高大人问他为何鸣冤,保甲说道:“小人当初奉知县大人令查找范二,我知道范二有两家亲戚,就上门询问。我先去了范二姑母家中,范二姑母家人说范二正月十五日还去过他家吃元宵。我又去了范二表伯母家,也说正月十八这天范二在他家住过。所以小人觉得范二不可能在正月十四夜间遇害,或许去了别处,也未可知。”



  高大人怒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早点禀明上官?”保甲说道:“小人在外奔波,回到县衙时,知县大人已经审清结案。我悄悄把这些事告诉过大人,他反而将小人一顿责骂,骂小人不该添乱,因此小人再不敢多说。”
  高大人找到李书年汇报案情:“这起案子的确是一桩冤案,绝不能上报刑部。”于是,李书年将范二的父亲传唤到大堂,责令他再查找范二的下落,这起案子暂时搁置起来。
  半年之后的一天,忽然有一个人来到省府大堂上,哭着喊冤。李书堂问他有何冤情,那人自称范二,因为欠人赌债,别人逼他还钱,他只好瞒着家人,独自一个人逃到外省。前天遇到一个乡邻,告诉他家里人因为他已经被关进大牢判了死刑,所以连忙赶来投案自首,只盼能救家人一命。
  李书年再三审问,又让当地保甲前来辨认,确认是范二无疑。他让将范二带到大堂隔壁,从狱中将三名案犯带上大堂,又让三人供诉当夜谋害范二的经过,并且告诉他们第二天就要将案情上报刑部,刑部批文之后,三个人就要被秋后问斩。三个人依然坚持原来的供述,并没有想要翻供鸣冤的意图。



  李书年让人将范二带上大堂,三个人一见范二,都呆住了。范二的妻子上前,揪住范二泣不成声地问道:“你到底是人是鬼,你究竟去了哪里?连累得我们吃尽了苦头。”魏婆子也哭得死去活来,指着范二骂道:“我只当你已经死了,打算将一家老小性命与你陪葬,你今天怎么又回来了?”只有韩三一个人仰面大笑,庆幸冤情大白。
  李书年等到三个人都平静下来,这才问道:“你们都未曾杀人害命,身负如此奇冤,为何以前过堂时,从来不想翻供,洗白冤情?”三个犯人哭着说道:“小人因为此案先后经历县府大堂审讯十多次,每次都受尽了酷刑,这些供词都是县衙差役一点点教我们这样供述的。他们还说要是我们敢在上官面前翻供,案子发回重审,我们还要再受一次酷刑,多受一回苦,我们早已经受尽折磨,只求早日解脱,哪里还敢翻供申冤?”



  李大人听了,感叹不已。正是这时,有人禀报霍邱知县、知府都到了,李书年让他们进来,知县、知府慌慌张张狼狈不堪地跑上大堂,跪在李大人面前:“求大人救下官一命!”李书年让两个人起来,说道:“你们平时笑话我多疑胆小,不肯早日结案。要是照着你们的想法去做,错判了案子,我这个抚台被贬受罚是小事,只是魏婆子母女及韩三早就被处斩刑,范父因为诬告,府台、知县因为失察,都要以命抵罪,合计要死的就是六条人命了。当官审案,不可不细察啊!”
  李书年当即将魏婆子等三人释放,将范二责斥一番,命其回家好好改过自新。这一桩冤案审结之后,全省百姓都交口称颂李书年一心为民,说他好人好必有好报。当时,李书年已经五十来岁了,还没有生下儿子,审结此案后,第二年夫人竟然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铭皖。后来李书年又连生了几个儿子,一共六个孩子。有人说因为李书年平反冤案,救下了六条人命,这是上天给他的回报。



  李书年是乾隆庚子年间中的进士,到了道光庚子年间,李书年的大儿子铭皖也中了进士。当时李书年已经八十岁了,父子相隔六十年中了进士,一时在官场上被传为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倩忆离 发表于 2022-6-24 18:20:5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倩忆离
2022-6-24 18:20:59 看楼主
好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暹诺 发表于 2022-6-24 18:22:1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暹诺
2022-6-24 18:22:18 看楼主
[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梅流逸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304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