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又“严禁补课”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78wi9ps9s7 发表于 2025-8-3 21: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78wi9ps9s7
2025-8-3 21:11:42 1852 0 看楼主
2025年4月,教育部雷霆出击,通报河北、江苏、河南三地高中违规补课案例。保定高碑店一中、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洛阳第一高级中学等学校被严厉惩处——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星级称号撤销,更有三位校长被直接免职。教育部将节假日补课划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誓言“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然而,教育部公告的墨迹未干,补课市场暗流早已奔涌不息。
一纸禁令下的补课狂潮
今年7月,山东曹县教体局联合执法部门在暑期专项行动中一举查处违规补课13起,有序解散学生300余人。检查人员105人次如侦探般穿梭于曹城街道、磐石街道的学校周边、沿街门面、居民小区,搜寻着补课的蛛丝马迹。
几乎同时,吉林四平市公布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查处情况:15名教师因参与违规补课被严肃处理,轻则调离岗位,重则降低岗位等级、取消荣誉称号。被查处的案例从年初到年中绵延不绝,犹如割不完的野草。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检查人员将目光投向更隐蔽的角落——托管班与自习室。他们翻查记录,询问学生,只为揪出“作业精讲”名义下的学科辅导、线上培训伪装的自习服务。尽管暂时“未发现违规迹象”,但如此严密的排查本身,便是隐形补课泛滥的无声证词。
禁令缘何成了“空雷”?
家长的焦虑与无奈,在教育部禁令下暗涌如潮。当多所高中宣布实施双休时,质疑声四起:“没有老师看管,孩子能自觉吗?”“学习遇到问题怎么办?”这种焦虑迅速转化为行动。一些家长转身就将孩子送进各类培训班,甚至主动为“地下补课”打掩护。伊通县新春社区举办公益补课班后,竟连续收到家长通过12345热线的表扬工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需求与禁令的鸿沟在此显露无遗。
“隐形变异”的补课形态,让监管者防不胜防。在四平,一家名为“弗科思全脑开发”的机构以素质培训之名行学科教学之实;双辽市的语韵托管服务中心在托管招牌下塞进学科讲授;铁西区的居民楼里,车某以个人名义组织的小班悄无声息开课。这些机构或个人如同教育市场的“游击队”,检查的风声一来便化整为零,风头一过又悄然聚合。
评价体系的惯性枷锁,才是补课屡禁不止的深层病灶。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升学率,但“升学率焦虑”已融入教育生态的血液。上海去年修订评价方案,将“品德发展”“创新素养”纳入评估;山东淄博临淄区更是将学校考核指标从60项精简至34项,明确删除升学率。然而指挥棒转向的速度,远不及家长与学校对分数崇拜的刹车距离。
困局中的微光
面对困局,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更务实的路径。公益补课班正在社区层面萌芽。新春社区开设的小升初衔接班,无偿提供英语、数学辅导,既解决家长看护难题,又规避了商业性补课的政策风险。这种模式为“疏导需求”而非“堵截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评价改革也在悄然推进。当淄博的学校不再被升学率捆绑,教师便可能从题海战术中抬头;当上海的学校开始关注“劳动习惯”“审美能力”,学生便有望获得喘息空间。改革虽缓,却为破解“唯分数论”撕开一道裂缝。
七月末的午后,某县城居民楼内,二十多名初中生挤在闷热的房间里埋头做题。突然,检查组的敲门声响起,教室内瞬间慌乱——这讽刺性的一幕,正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鲜活注脚。
教育部每一声“严禁”的惊雷,都在基层化作了无声的雨滴。当升学率仍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家长的焦虑仍如野草般蔓延,再严厉的禁令也终将在现实的土壤中蒸发消散。
教育公平的甘霖,需要的不仅是一声声雷鸣,更需深植于评价体系转型与公共教育服务完善的云层——唯此,雨滴方能穿透干涸的大地,真正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夏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78wi9ps9s7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85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