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璞玉拂尘,惊艳四方——邳州方言征文大赛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yywx1111
6 天前 122530 0 看楼主
璞玉拂尘,惊艳四方
             ——邳州方言征文大赛后记
作者:许亮先
  
邳州方言隶属于徐州方言体系,位于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东南地区。邳州方言在保留了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周边区域方言的语汇及特征因素,形成了独具邳州特色的县域方言体系,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与普通话及其它地区方言存在较大差别,是区域小众方言的一块瑰宝。
我给邳州方言总结出四大特点:一是发音不准。j-z,shi-f,s-c,x-s,q-c等一些字词声母使用错乱。如树和富,叔和夫,水和匪、孙和森、下雪和下蓑,老祖和老举、煎饼和拈宁等词汇;二是发音迥异。在邳州境内的不同区域,同一个事物和称谓,也有不同的发音。如老爹和姥都是对爷爷的称谓,大(读“答da”)和爷都是对父亲的称呼,姥和嫏(读“郞lang”)都是对外婆的称呼等;三是有音无字。一些方言词汇只在民间口口相传,比如ning ning(读“宁宁”)和dai dai(读“歹歹”)是很小的意思;e si (读“悪思”)是垃圾的意思。但是这些方言词汇都很难找到准确的文字表达,即有音无字。笔者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hese”,虽然绞尽脑汁用“觳觫”二字作为替代,依然很是牵强颇受争议。四是含义衍生分化较多。即便同一个方言词汇,在邳州不同的区域和语境,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意义。例如上面提到的hese或hesi(觳觫)就有十几种不同的意义。
邳州方言虽然很小众,但是邳州人却对自己的方言非常自信,把周边地区的人笑称为南蛮子北侉子东蟊子西找子。在邳州人看来,唯独自己的方言,才是字正腔圆,才是最为正宗的语言,体现了邳州人的文化骄傲和自信。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日益减少,人口流动的加速,加上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小众方言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邳州方言来说,会说正宗邳州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少。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其消亡只是时间问题,邳州方言也不例外。是让邳州方言这块瑰宝湮没于时代的尘烟,还是让邳州方言在时代的夹缝中得以延续和流传?再不济,起码也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典籍和文章里中能够窥探到祖先方言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独特的智慧。
邳州图话作为邳州乡土文化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微信自媒体平台,一直扎根于邳州乡村沃土,致力于邳州乡土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播和保护,主编臧宝军老师从平台呱呱落地到茁壮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抖音等新型传播媒体日益壮大的今天,能静心阅读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自媒体的读者群也日益萎缩。执着于乡村文化文学的挚爱,臧老师依然坚守初心,虽然有些步履蹒跚,但邳州图话依然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沾着泥土的芬芳,自信自强于邳州乡土文化圈。
有鉴于邳州方言文化正在消亡的现状,邳州方言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忧心邳州方言文化消失邳州图话,也开始关注邳州方言文化的研究,并于2021年3月刊登了主编臧宝军老师的一篇邳州方言文章—— “贼扒牢食”。这篇文章一经刊出,响应跟随者甚众,之后邳州图话陆续刊出了上百篇关于邳州方言语汇类“拾贝”的散文。
2022年末到今年暮春,是邳州图话刊发邳州方言文章趋于沉寂的一个时期。今年春末,我和臧老师深入探讨交流,是不是应该再掀起一股研究撰写邳州方言的小高潮呢?对于我的提议,臧老师甚为赞同。于是我们开始执笔,相继推出了“下才”、“戳豁子”、“觳觫(hese)”、“肥牙”、“襰汰(lǎi tai)”等数篇文章,同时亦有其他老师跟进撰稿,一时反响强烈,其中有多篇文章好评如潮,阅读量过万。
六月的最后一天,我接到臧老师一个电话。他很欣慰地告诉我,我们刊发的关于邳州方言的文章,引起了一位邳州游子的注意---在上海某高校任教的刘教授,对我们搜集整理邳州方言文化极为赞赏,也对我们的付出表示由衷敬意。刘教授身在他乡却心系桑梓,她特意提出,希望为家乡方言文化的发掘整理贡献绵薄之力,个人愿意出资请常写邳州方言类文字的作者“聚一聚”,以资鼓励,拳拳之心让人动容。这笔资金该如何使用呢?臧老师提出,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举办一次邳州方言征文大赛,以引起更多邳州人对邳州方言的关注和关心?
臧老师关于举办邳州方言征文大赛的提议与我不谋而合。
臧老师又联络了丁楠、翟希仲、柳风三位老师,我们商量决定,刘教授赞助的资金全部用于征文奖金。兴奋不已的我,草草吃了午饭,甚至都没有午休,就赶紧跑到办公室,撰写征文大赛启事初稿。两个小时后,我把初稿发给臧老师,臧老师很快联络柳风、丁楠、翟希仲三位老师,对活动规则和奖项设置再次进行研究商讨细化,最后敲定了“渐行渐远的邳州方言征文大赛征稿启事”文稿。
2024年7月1日,“渐行渐远的邳州方言征文大赛征稿启事”在邳州图话推出,意味着一场历时四个月、民间自发整理邳州方言文化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臧老师于我,亦师亦友,我们因文字结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每每有好的参赛作品,臧老师都会提前让我分享。这次活动,其实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汲取营养的难得机会,所以对于每一篇参赛作品,我都会仔细学习阅读,对于优秀文章,我阅读都不止一遍。很多次,我对臧老师挑灯夜战修改编辑参赛文稿表达敬意,他总是故作轻松地说,不累不累,编辑好文章是一种享受。
感谢臧宝军老师发起的这次活动和辛勤付出,感谢每一位作者为这次活动贡献了接地气的文字。这次邳州方言征文大赛活动,反响强烈,众多写作爱好者积极响应,共收到作品八十余篇,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尤为难得的是,为这次活动提供经费的刘教授,也惠赐大作,以表达她对征文大赛的全力支持。这八十多篇作品,风格多样雅俗共赏魅力四射,凝聚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有些作品,文字朴实无华,用以方言写方言的形式,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具小品之幽默;有些作品,写作手法老道形式灵动挥洒自如,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具小说之玄妙;有些作品,文字清新婉约,如高山流水令人神清气爽,具散文之形神;有些作品,文字功底扎实刚劲有力,引经据典博古通今,集文学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具文史资料研究之严谨。
十一月八日,是邳州方言大赛征稿截止日期。状元、榜眼、探花究竟花落谁家?牵动着众多作者的心。十一月九日,邳州方言大赛组委会组织了几位老师,按照主题鲜明、逻辑严谨、主线清晰、注重方言的内涵挖掘和场景运用为写作主旨,兼顾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等评选依据,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评委老师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实行不记名独立打分,经过初评和复评,最后评选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优秀奖17人共26名获奖作者(一等奖空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参赛作者较多,出于对每一位投稿人的鼓励,避免一家独大一人多奖,我们确定每个作者参评的机会只有一次——即对投稿一篇以上的作者,选其最佳一篇参与评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于征文评选公正性考虑,所有参与征文评选的老师,其邳州方言类作品一律不参与本次征文评选活动。
作为草根文字爱好者,我们对从我们笔尖诞生的每一个文字,都无比珍爱和自豪。其实,获奖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家乡方言文化宝库的建设,贡献了我们一份力量,让更多的邳州游子留住乡音锁住乡愁,让更多的外地人认识并了解邳州。也许我们呕心沥血写出的文字没有几个人关注,更没有几个人会记住我们的名字。可是,当我们有一天徜徉在我们共同打造的邳州方言文化的殿堂里时,抚摸着这里的一砖一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里,也有我用心砌筑的一块砖一片瓦,这就已经足够了。
小方言传播大文化。文字是有生命的,文章是有记忆的。热情源于热爱。我们用心发掘的邳州方言文化,我们于邳州方言沧海边所捡拾起的一个个“贝壳”,就像一块块埋在土中的璞玉,无需精雕细琢,只需轻轻拂去上面的沙尘,它的光芒,就会惊艳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在线
版主

查看:1225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