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粟利 发表于 2019-1-11 14:3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粟利
2019-1-11 14:37:04 2738 0 看楼主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安于现状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鞭策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家长急于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压抑感还容易刺激出负面情绪,让孩子出现逆反或是自我封闭症状。有的家庭,甚至孩子把沙发巾弄皱了都要遭到训斥。一个表面上纤尘不染、井井有条的家,维护它的代价是孩子失去了自在和放松的生活。20年后,整洁的家中坐一个规规矩矩、毫无创造力、没有自我调整和选择、判断能力的人——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几乎所有人在培养孩子的目标方面都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却大相径庭。有太多的家长或老师表示出行为与目标的分裂,这些分裂表示为:一边赞美着创造力,一边刻意培养谨小慎微的人;一边欣赏着宽容,一边对孩子苛求挑剔;一边呼吁着要尊重孩子,一边执行棍棒或羞辱教育。

近年来国人喜欢探讨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中国本土没有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们总喜欢把板子打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上。学校教育固然有其弊端,但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处处受限,不能做一点点反常规的事,不能有一点点出格行为,创造力和探索意识被处处压抑,早早萎缩,如何能指望学校培养出爱因斯坦呢?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并非把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或科学家,也不是怂恿孩子干出格的事或干坏事,而是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粟利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73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