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因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她的孩子被拐走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贱得,别致。 发表于 2019-1-12 14: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贱得,别致。
2019-1-12 14:41:53 3389 0 看楼主
近日,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医生护士和“警察”,他们不是在宣传病院和警察的标语,而是拿着针管,穿着警服恶狠狠的对着镜头吓唬小伴侣:




“今天没有好好吃饭的孩子,全部带到病院来,不吃饭就吃药、打针,要不要好好吃饭?”穿着白大褂,拿着针头的“医生护士”这样说。




“哪个小伴侣半夜不睡觉啊?我到你家里来抓你,把你抓走,看你睡不睡。”穿着警服的“警察”这样吼。

更甚至,有人故意在漆黑的环境下拍摄小视频,用恐怖的语气说着:“小伴侣,赶紧把作业做了啊,再不写作业的话,叔叔就去你家把你抓走,听到没有?”

……

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视频居然受很多家长的追捧!




并且,有很多家长居然留言说,
“给孩子看了视频,很管用啊!本身乖乖吃了一大碗饭”,“厉害了,看完视频,孩子没哭没闹,本身乖乖睡了!”“博主,再拍一些孩子不听话会怎么样的系列吧!急用!”

不禁愕然!从什么时候开始,吓唬孩子的恐吓式教育,成了父母教育孩子听话的成功之道了?

1
“快点睡觉,再不睡大灰狼就来咬你了!哇呜……哇呜……”“你要是不好好吃饭,街上阿谁穿黑衣服的大爷就来割你嘴巴!”“别哭了,再哭让警察听到了,就来把你抓走!”“不好好写作业,老师就会把你锁起来,不让吃饭不让回家!”“再要阿谁东西,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些是不是有些熟悉呢?对,这正是大人吓唬孩子时经常说的那些话。

据调查,有80%的家长,都采用过这样的方式管教过孩子,并且大部分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恐吓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那么,恐吓式的教育,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人类的恐惧感是来源于自我庇护的生理本能,会发生在任何会使人觉得可怕的情境下。

比如说,看到一条蛇,一般人正常的反应是赶紧走,别停留,不然,它会咬我们,会疼,会受伤,甚至会送命。

但是科学研究发现,被切除杏仁核的动物,会出现“心理性失明”。

杏仁核,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是人身体中恐惧情绪的载体。

美国神经科学家克吕弗和布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切除了一些猕猴的杏仁核,结果,这些猕猴开始变得无所畏惧,看到天生惧怕的蛇也不怕了,还抓起来往嘴里送!结果显而易见!

所以说,在动物能够感知到的情绪中,“恐惧”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情绪,直接关乎生死存亡。

而我们恐吓式教育孩子,正是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恐惧。对孩子来说,被大灰狼咬,被人割嘴巴,被警察带走,被妈妈抛弃都是令他们惧怕的东西,所以,他们会乖乖听话。

恐惧这种情绪虽然能够暗示我们逃离危险,但是代价也是昂扬的。长期的恐吓式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2

记得看过一期《等着我》,有个被拐儿童在回忆被拐经历时说道,在被拐时曾有机会逃跑,因为看到了有警车有警察,但是小时候父母经常说,“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之类的话。

在他的潜意识里,警察不是可以信赖的人,所以,他没有选择向警察求助,失去了尽早回到亲人身边的机会。

那么,经常吓唬孩子,会有那些危害呢?

1、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变得无法掌控。

恐吓,通常只是对3岁以内的孩子奏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越发完全,见识也越来越广,知道了父母的恐吓都只是空穴来风,并不会真正的发生。

就像狼来了的故事那样,有些吓唬的谎言说几次之后因为并没兑现,孩子慢慢就会意识到家长只不外是“干打雷,不下雨”罢了。

时间久了,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会产生嚣张的心理,变得无法掌控。而这个时候,我们再把新的规则或者不成以的东西以恐吓或其他方式告知孩子时,他们都不会再听信。

就像那被切掉杏仁核的猕猴一样,不再知道害怕,如此,他们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2、灌输给孩子错误的不雅观念,误导孩子认知,严重时会危害生命。




有段时间,微信微博上热传着一则警方提示:“各位家长,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我们希望,他们害怕的时候会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开头我们说的《等着我》里面阿谁被拐卖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警察,医生等这些职业,都有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拿这些特殊的职业来吓唬孩子,容易导致孩子对这类职业形成错误的认知与不雅观念,误以为这类人都是可怕的,从而导致不良后果,有病不敢打针,有危险不敢找警察,严重时,会危害生命健康。

3、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胆小、薄弱虚弱的性格。

利用恐吓式教育让孩子听话,按照大人的想法去执行,还会造成孩子对身边的环境,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形成“恐惧感”,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长期被这种恐惧感支配占据的心灵,精神很容易受到创伤,导致孩子胆小自卑、懦弱、孤独等性格,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精神变态、离家出走、自杀等等情况,让父母和孩子都会懊悔终生。

3

孩子大概在2岁以后,都会出现逆反心理,任何事情都有本身的自主性,任性不听话,其实,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那么,再遇到这种“不听话”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

1、蹲下来,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需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孩子不听话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蹲下来采取友好的、和蔼的态度跟孩子讲道理,或者换一种方式安抚孩子,那么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的听你说。

闺蜜梨子曾跟我吐槽说,孩子晚上睡觉前总会哭闹,怎么都不行,有时候甚至连哭一个小时。“真是烦死了,最后就吓唬她,一吓唬就睡了!”

啊!让孩子带着恐惧入睡,多可怜。其实亲爱的,孩子只是当时不肯意睡罢了,你可以多给她讲个故事、读读绘本、放点音乐等等,做一些可以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的事情。

2、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

当孩子坚决不听从你的某些决断时,不妨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是本身做主,有了更多的自由,心理上比力好接受。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到时间了孩子还不肯意走。这时,你不能说:“你再不走就不要你了!”

你可以说“你可以再玩5分钟,5分钟之后,我们就走了好吗?”这样,会给孩子形成一个缓冲的心理时间。

3、给予孩子适当的激励。

正面的管教承诺与鼓励向来比负面的威胁更有效果,更能有助于从内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欲望,真切的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别哭了,再哭让警察听到了,就来把你抓走!”

“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舒服,可以选择哭一会儿。积木倒了,我们可以重新再搭起来对不合错误?”

扪心自问,如果是你,你更希望听到的是哪种?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修行的过程。没有谁天生就会当爸妈,我们都是一边育儿一边修正着本身。

懵懵懂懂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可是,不能因为这个你就恐吓他,欺骗他,因为你能欺骗的恐吓的往往都是最相信你的人。

对孩子,我们要好好的爱他,教他生活的道理,教他什么才是正确的。只有用心的去“读懂”孩子,我们才能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 END -

转自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贱得,别致。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38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