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2019年4月“徐州好人”候选人现对外公示。 “徐州好人”23位(组)候选人按评选程序,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公示,同时在徐州文明网、中国徐州网和淮海网开设“徐州好人榜”专栏,接受广大市民评议投票。 公示期从5月22日到5月27日,每位投票者在评议基础上每月每个类别限投1票。除网页投票外,投票者还可添加徐州文明网公众微信号参与投票,微信名称:徐州文明网,微信号:jsxzwmw。 助人为乐类 李善伦,男,1947年12月生,开发区金龙湖街道上山村村民。1970年,他看到附近军营里的战士整天摸爬滚打,鞋子很快就烂了,从那时起,他开始每个星期抽出两三天时间,拉着平板车,带着修鞋工具和钉鞋机,到部队营房上门义务服务,至今从未间断。他还常年在小区大门口为群众义务修鞋。李善伦48年如一日免费为驻军和百姓修鞋22万多双,先后荣获“徐州市拥军模范”“开发区好人”“金龙湖榜样”等称号。 睢宁县中医院儿科集体。该科室在救治病人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收治抚养社会弃婴患儿,五年内共收养了10多个弃婴患儿。2017年9月,“大器”入院长达一年的救助经历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弦,也成为睢宁佳话。多年来,该科室致力于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先后获得2017年“先进科室”、2018年“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王祥林,男,1971年11月生,新沂市苏馨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多年来,他把助人为乐当成人生的一项事业,他热心公益,建起了“新沂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并把它建成集“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庇护性就业、赡养老人、照顾孤儿、收养流浪人员”为一体的温馨家园;他先后救助110余名流浪乞讨人,并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他把入住服务中心的老人当亲人,让老人在祥和的气氛中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馨。他先后获得“徐州市十佳养老院院长”、新沂市“孝老爱亲”和“乐于助人”道德模范等称号。 谢克山,男,1932年4月生,丰县师寨镇谢屯村村民。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党员,他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义务为群众服务。近年来,谢克山带头捐款,组织群众修建7条水泥道路共4200米,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他还长期资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20多人,资助资金2万余元。 周长彬,男,1967年2月生,铜山区大彭镇周庄村村民。去年8月一场大雨后,故黄河水位上涨,他从齐腰深的水中救出一对七旬夫妻。后来为了御洪,他无偿为政府贡献几百方土,用来加固河堤。周长彬平时善心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好人。2011年春节期间,他将一位从火车上不慎掉落的云南人背回家疗伤,并助其安全返家。他坚持做公益30多年,常年资助边远地区贫困学校和多名残障人士、特困儿童。 见义勇为类 刘清松、周永贺,男,2000年12月生,1989年11月生,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综合执法中队队员。2019年4月16日,二人在毛庄村进行巡查时,发现村内水塘里有一名男童即将被水淹没,刘清松来不及多想就下水托起落水儿童。由于落水儿童情绪不稳定,一直挣扎,周永贺赶紧伸手帮忙将孩子抱上来,并极力安抚他的情绪,同时联系村内负责人赶来。天气还比较寒冷,两人衣服都湿透了,在确认孩子身心无碍后才赶回单位换衣服,围观群众纷纷称赞。 王钧法,男,1958年9月生,贾汪区大泉街道大泉社区居民。2019年2月23日下午,两名初中生不慎掉进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东侧、区政府南侧的护城河里。路过的王钧法老人不顾冰冷的河水当即下到水深超过3米的河里救人,在民警的配合下,老人先后将两个落水女学生救上岸。把落水者抬到120救护车上之后,他悄悄离开了。当被问起有没有考虑到自身安全时,年过60的王均法斩钉截铁地说:“救人要紧,我没想那么多。” 徐士飞,男,1969年11月生,睢宁县检察院工作人员。二十多年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他始终坚持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挽救10多人的生命,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00多名,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用崇高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张奔,男,1989年7月生,丰县瑶盛文化园拓展训练教练。2018年8月31日早上,张奔和妻子上班路上偶遇一名妇女突然昏迷从电动车上摔了下来。张奔立即靠边停车,抱起该妇女奔向200多米的宋楼卫生院就医,并通过手机与病人家属联系,妻子朱晴晴则陪伴和安抚病人的儿子。昏迷妇女因为急性肠胃炎疼痛难忍继而昏迷,幸亏张奔送医及时,病人得到救治,已无大碍。 张玉增,男,1968年1月生,贾汪区紫庄镇油坊村木匠。2018年5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一辆越野车在紫庄瞎子桥行驶时失控翻入河中,驾驶员当场昏迷,十分危险。此时张玉增等人路过,不顾水深危险冲入河中,把四脚朝天的车推成侧翻,砸烂车玻璃,仅仅几分钟就救出了处于昏迷状态的女驾驶员,事后不留姓名默默离开。被救驾驶员出院后多方打听,才找到张玉增,送去钱物都被婉拒。 诚实守信类 刘景新,男,1967年11月生,邳州市邮政公司职工。2017年4月5日,刘景新在下班途中突然发现马路上有一沓百元钞票,他顺手捡起来一看,是整整10000元现金。原地等候失主未果后,他便将捡到的现金送到附近的派出所,并向当班民警说明事情原委。最终,警方找到失主,刘景新拾金不昧的高尚行为也为失主挽回了损失。 王峰松,男,1970年生,全顺出租公司的总经理。王峰松秉承“诚信经营,以身作则”的理念,凡乘坐他们公司的出租车,乘客遗留在车上物品都能在公司里找到,失主没有来认领的他们想办法联系,联系不到的就上交有关部门,很多失主找到失物后给公司送去了锦旗。2013年王峰松资助2名孤儿上学,并承诺资助孩子们直到大学毕业;高中生小刘从5楼坠下,腰椎骨折,神经受损,可能面临终身瘫痪,王峰松组织公司全体人员捐款,及时将救命钱送到了这家人手上;每年高考期间,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免费乘坐他们公司的出租车,此行为延续至今。 杨杰华,男,1960年5月生,沛县张庄镇邮政支局投递员。30年来,他骑坏6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一辆电动三轮车,骑行70多万公里乡村邮路,可绕地球18圈。他投递报刊、邮件数百万件,无一延误、丢失和投诉。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他只能推车步行,一步一步用双脚量完几十公里邮路,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不及查看磕破的膝盖和摔肿的胳膊,只是用雨衣裹好邮袋里的报纸、邮件,继续前行。他用坚守与付出,修筑了一条承载群众期盼、一心为民的民生邮路。因为经常给村民介绍和推荐科技报刊,被县种子公司授予科学种田先进个人,曾20多次被评为县邮政先进工作者,荣获系统报刊大收订投递工种营销能手、县最美投递员、感动沛县十大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类 陈瑞,男,1966年1月生,新沂市邮政公司邵店营业所投递员。12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陈瑞都会独自骑行在乡路上,无一延误地为村民送去报刊、信件、票据、包裹等,用他的真情和坚守为乡亲们铺通了一条条连接外界的邮路。十多年间,投递里程超过15万公里,平均每天都要跑一个“马拉松”,安全送达报刊、邮件数十万件。因工作表现突出,陈瑞连续多年获得新沂市邮政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等称号,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投递员”称号。 刘大庆,男,1982年11月生,丰县欢口中学语文教师。2009年,不幸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后背疼痛难忍并开始变得僵直,脖子不能灵活转动,腰也越弯越厉害,拖着重病残疾之躯的刘大庆老师多年来坚持上班,屹立于三尺讲台,硬是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撰写的论文《艺术想象 诗意再现》《品读感悟促积累,比较勾联提能力——中学古诗文教学浅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儒家文化背景》等先后在省、市获奖。 汪曼乔,女,1982年7月生,云龙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科长。她从大学开始做青年志愿者,参加工作后,更是一直奔走在青少年维权的路上。她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用法律为被害人代言;她建立观护基地、开展“边缘青少年”挽救工作,倾心帮教罪错青少年;她救助因案致困未成年人,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她开设“曼乔课堂”,开展“阳光校园”创建;她入选“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到西藏、青海等地巡讲,将法治播洒向更多青少年。 周贞红,女,1965年3月生,新沂市瓦窑小学教师、新沂市人民调解员。在教育岗位上,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她是当地有名的“和事佬”。2004年起,她从基层教育工作岗位走上人民调解的道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周贞红平均每个月都要调解十几起这样的矛盾纠纷。从事调解工作14年来,周贞红走进无数个家庭,帮助千家万户解决矛盾纠纷2000余起,化干戈为玉帛,调解成功率96%,为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周贞红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张增涛,男,1976年10月生,沛县水利局城区排水维护管理所所长。自2016年10月城区排水维护管理所创建以来,张增涛和同事承担了新老城区40平方公里范围内26条主次干道辐射的200公里排水管网和2万多座窨井的疏浚、清挖、维护管理及防汛任务。一年到头,张增涛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尤其每年的三伏酷暑、三九严寒,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而且多数时间是在地平线以下。在这40平方公里的地平线下,他和同事一个工作日要从窨井里挖3000多公斤杂物和污泥,雨天甚至能挖出4吨。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水利人”等。 孝老爱亲类 孙彬,男,1969年10月生,沛县沛城街道香城社区居民。2008年6月,他把因患脑梗而瘫痪、失语的岳父杜广跃接到家中,开始了长达11年无微不至的贴身照顾。老人患I型糖尿病,每天需要注射四次胰岛素,他从未漏掉一次;每天老人要吃大量的药品,他牢记于心喂了11年;每天可口软烂的饭菜,他精心准备了11个春秋;每天弄脏的衣物,他及时更换刷洗晾晒;无数次的穿衣、脱衣、洗脸、洗脚、按摩……他都无怨无悔。 孙翠芳,女,1959年6月生,贾汪区大路村1组村民。结婚30多年来,孙翠芳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从没跟老人顶过嘴,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意见。多年来,她无怨无悔扛起照顾公婆、操持家务的重担。近几年,先是公公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孙翠芳每天给公公端水喂饭,接屎接尿,用热水为他擦身,直至公公走到生命的尽头;后来婆婆又患病瘫痪在床,她仍是悉心照顾,每天按摩,一勺一勺喂她吃饭。由于担心给两位老人办理后事会增加两家弟弟的经济负担,孙翠芳一家主动承担起料理后事的所有开支。 王孝青,女,1968年5月生,新沂市北沟街道仲庄村村民。2003年的一场车祸,让王孝青的二嫂王淑琴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且智力也下降到3岁孩童水平,从此,王孝青挑起了照顾嫂子的重担。4年前,二哥因病去世后,王孝青又毫不犹豫地将嫂子接到自己家中贴身照顾。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悉心照顾,王淑琴从不能讲话,到现在能够与熟人进行简单交流;从不会自己吃饭,到现在可以自主进食……王孝青说,能成为一家人就是一种缘分,照顾她也是做人的良心。 王清荣,男,1952年1月生,丰县王沟镇程集村农民。2010年初,王清荣的妻子摔了一跤,脑溢血留下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王清荣每天抱着她到外面晒太阳,给她梳头洗脸、洗脚,一口口嚼碎了喂她吃饭。老伴爱听戏,他买了录音机放给她听,有时还自己唱给她听。王清荣自学打针、按摩和理疗,9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着妻子,妻子从来没长过褥疮,从头到脚永远干干净净。 赵守利,男,1950年9月生,云龙区大龙湖街道办事处赵武村二组村民。赵守利的父母得了重病,特别是父亲神志不清,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赵守利承担起照顾父母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日常的护理都是他亲自动手。为让父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了轮椅推着父亲外出晒太阳,只要能让父亲感觉舒畅,他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在赵武村只要提起赵守利,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好样的”。来源:徐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