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多岁的名老中医说:长寿的人并不刻意养生,只是做到了四个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笑言天涯 发表于 2024-4-10 07:3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笑言天涯
2024-4-10 07:38:02 1854 0 看楼主


本文作者:裴学义,著名中医专家
养生并不是让你永葆青春、百病不生,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规律,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到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这也是我常常跟人讲的一句话。
人生,每个年龄段都有精彩,青年时期是女儿或儿子,中年时期成了父母,老年后变成老太太或老头儿。
即使在工作中也会根据年龄有角色上的转换,比如在体育界,青年时期做冲锋陷阵的运动员,中年时期做教练,当个幕后英雄,老年后又可以成为控制场面的裁判。
这就叫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当龄时就应该恪尽职守,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当进入下一阶段时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去适应新情况。
但大多数人却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当龄时不珍惜,虚度光阴,过龄后又遗憾一番壮志还未实现,一味留恋。
从这方面来说,应该对每个时期的年龄过渡有点超前意识,为年龄的转换做好准备。只有认识了这样的自然规律并接受它,才能让每一年龄段都悠然自得。
其实,这就是中医提到的养生大观——顺其自然,不违背人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不做违背身体规律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呢?

《黄帝内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主张,意思是人的这个小天地要和宇宙自然这个大天地保持一致,人与自然从本质上看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必须顺其自然。
什么是自然呢?实际上,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观察动物,有的动物会在冬季到来之前换上厚厚的皮毛,有些动物会冬眠;



春天万物复苏,天气变暖,躲了一冬的动物开始出来寻找食物;夏天,万物开始变得活跃;秋天,动物们又开始忙着收获和储存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相较于人,动物似乎更懂得顺应自然,可以说是天生的养生家。
而古人也常常向动物学习养生,五禽戏、八段锦、武术等,里面都有模仿动物的成分。可在现代社会,人们为生计奔波,为名利竞相追逐,被太多的琐事干扰,结果健康也就付之东流了。
可如果我们向“动物”学习,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升起时起床,太阳落下时就休息,少一些外出应酬。
这样,就能让人多一些健康,生命更长久。
早睡早起,看似非常浅显,也非常简单,但里面却有养生的大道,也是我一直坚守的养生信条。
古话常说,顺者昌,逆者亡。每天早睡早起,就是顺;每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就是逆。
好的睡眠才能保证一天精力充沛,睡眠不足或晚上很晚才睡,身体素质也会随之下降,百病丛生。
小到每天的作息,大到每年的季节变迁,都要学会跟着自然走,顺应自然的要求。



一年四季各有特点,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民间有句俗语:“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意思是说,如果气候出现异常患病人数会明显增多。这种气候异常虽然不多见,可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我们却人为地创造了异常的气候。
夏天一到,空调马力开足,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却寒气凉凉,表面看来身体是舒服了,实际却后患无穷。
因为根据“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夏天万物旺盛生长,阳气是向外升发的状态,人体也是如此,正处于阳长阴消的季节,是补阳的最佳时机。
阳气相当于维持生命的火力,夏天用“凉”来对抗“热”,就会损伤阳气,让生命的火力锐减,人就会没有精神,倦怠无力。
冬天也是如此,烧得“热火朝天”的暖气,让室内外再次出现冰火两重天。但在冬季,人体的精气应藏起来,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才能为来年的春天打下基础。
如果室内温度偏高,皮肤毛孔就会张开,随之耗散过多的气血,无法藏精,可能表面看来依然“健康”,但皮肤这道抵御病邪的关口已经是一副虚象,进入温度稍低的环境就会感冒生病。



所以,冬天就要去感受冷,夏天就要去感受热,这是最基本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也是自然给我们的一笔恩惠。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带来疾病。
总的来说,顺应自然,最根本的就体现在顺应自然的时间和自然规律之上。让人和自然同步,真正的养生便开始了。
文章整编自《大国医: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仅作分享,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笑言天涯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8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