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的6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建议永久保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enhui0762 发表于 2019-1-17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wenhui0762
2019-1-17 19:17:00 4294 0 看楼主

博士说:静待花开,不是对孩子不管不顾。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熬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成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成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办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本身确实有希望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得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弊端,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拔苗助长,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悲不雅观丧气。





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服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本身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报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办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父母的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成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补缀摆布。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示、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本身“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声音法则:

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并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场转学到新环境没有伴侣,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更多儿童本质教育领域专业知识和育儿美文,请持续关注动博士!喜欢的话欢迎点评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wenhui0762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29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