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聚焦农民群众关切 打造农房改善样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ongfang1230 发表于 2020-8-6 16: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dongfang1230
2020-8-6 16:28:28 3033 0 看楼主
居住有质量,生活有诗意,改善居住条件是农民群众最关切的诉求之一。在农房改善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挖掘当地特点,完善产业规划,科学选址布点,切实让农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推动乡村振兴、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8月4日,《徐州日报》学习周刊刊发市委书记吴卫东的署名文章《聚焦农民群众关切 打造农房改善样板》,现予以全文刊登。
  邳州坚持把农房改善工作作为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守为民初心,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农民住房条件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争当徐州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先行军。2019年,徐州市下达省定改善任务3700户,邳州实际改善5040户;2020年,徐州市下达省定改善任务4200户,邳州计划实施项目22个、改善10176户。
  因地制宜、规划引领
  为群众留住美丽乡愁
  尊重群众意愿。农房改善不是为地而建、不是大拆大建、不是房屋“高大上”、更不是赶农民上楼。项目实施中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突出四类重点对象、空心村、空关房和群众改善意愿强烈区域,以人为本选址布点、设计建筑形态和户型结构,统筹城镇多层、主打农村低层院落式房屋,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保护自然肌理。邳州水域面积占比17%,林木覆盖率达30.81%。邳州充分利用原有水系、林网、道路等天然优势,把农房改善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延续原有的“团块状”村落形态,划分不同层级的居住组团,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组团化”的布局。
  传承特色文化。深入挖掘邳州本土丰富的人文历史、红色文化、传统民俗,在充分尊重历史文脉、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融入大运河水韵、体现农耕文化、展示人文风貌,彰显“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特色,打造一批“传统特色浓厚、乡村风情浓郁、文化印记浓重、乡愁记忆浓烈”的村庄。
  精心组织、精品建设
  为群众建造放心房子
  强化要素支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省补资金、长期财政、当期融资保障,切实加大农房改善项目建设投入。目前累计争取省专项补助资金6.69亿元;财政累计安排调度预拨省补配套资金3.43亿元,拨付比例为51.17%。对自愿申请进城入镇改善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他们退出原有宅基地和农房,在城区、镇区购买商品房的进行补助。优先使用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空闲地,统筹安排农转用土地指标使用,2019年供应515亩农转用土地指标,今年将安排500亩土地指标支持农房建设,坚决杜绝“为地而拆、为地而建”。
  强化督导推进。创新制定集体建设用地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路径,编制《政策一本通》和《手续办理指导手册》等,细化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领导包挂、一线指挥、结果导向的落实制度;周报进度、半月通报、每月观摩的推进制度;督查督办、质效并重、亮点加分的考核制度;全面压实责任,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强化质量监管。严把工程招标、施工、验收等各个重点环节,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建设规范要求。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项目监理和村民代表监理作用,对施工单位资质、施工进度、建筑品质等严格把关,建造质量过硬、群众放心的精品工程。
  统筹发展、厚植产业
  为群众铺就致富路子
  谋划产业布局。依托银杏、大蒜、木制品、花卉、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居民点,在城镇周边、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附近,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了农房项目建设和产业项目发展的互动并进。
  拓宽就业渠道。合理确定就业半径,每个农房改善项目预留30亩左右土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电子商务产业区等,让群众能够就近就业。结合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众就业。
  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充分利用艾山景区、时光隧道等景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拓展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推进全域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
  优化服务、创新治理
  为群众带来舒心日子
  完善公共配套。在推进农房改善项目时,同步实施水电路气网绿等六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教卫体商养金旅等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四好”农村路、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等,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
  弘扬文明乡风。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新建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赋予王杰精神和“八义四德”新的时代内涵,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升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双建双协”工程为抓手,在新建农村社区配建“两室两站”,即矛盾调解室、“三官一律”工作室、村级网格联动站、“幸福驿站”,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提高村民参与度,推动网格联动、风险联控、矛盾联调、平安联防、监督联查,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dongfang1230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03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