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胃越撑越大,越饿越小?别再随意吃了
[打印本页]
作者:
sports
时间:
2021-7-21 08:38
标题:
胃越撑越大,越饿越小?别再随意吃了
不少减肥的人第一步往往就是——饿着自己,认为饿着饿着就会把胃饿小了。
的确,很多人觉得只要一段时间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以后就会吃一点就饱了,
那这真的是因为胃变小了吗?
为什么人的食量有大有小?
人体的食量大小,不能单纯看胃容量。
人对自己胃体积的感知,是通过
胃神经传递给大脑的
,饥饿和饱腹感由
中枢神经
管理。
胃口好的人,提起吃就两眼放光,肚子好像填不满一样;别人吃两口就饱了,再看自己,饱了还能再吃两口。
正常人在完全空腹的时候,胃容量大约有50~100毫升。
所谓的“大胃王”,胃容量可能并不会比常人大很多,只是胃的弹性天生比较好。
长期吃很多食物,胃壁增厚,蠕动加快,饭量自然就大了。
胃真的会变大变小吗?
胃囊大小可能会随着进食量改变,
但是胃容量却不会发生变化
。
当食物吃进去时,胃囊会慢慢变大,同时我们的胃内腺体分泌增加、蠕动增强,让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食物变成食糜),好在接下来的肠道中吸收。
只要当食物排空,消化完全后,
胃就又会恢复原来的形态
,此时的胃会维持在一个轻微收缩的状态。
因此,吃多了,胃会出现暂时性的变大,但胃容量却不变,而饿几顿,胃也并不会减小。
节食后,为什么越吃越少?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的饥饿感并不是胃发出的,而是大脑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胃也不过是“接收器”。
若感觉自己吃的越来越少,不是胃变小了,而是你的大脑发出指令来压抑住了你的
饥饿感
,应对这种饥荒模式,降低食欲。一部分严重的人甚至会出现厌食症。
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胖?
其实,“怎么吃都不胖”这件事,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些人吃不胖,主要由以下这些因素决定:
消化系统问题
摄入的食物无法正常吸收或是吸收减少。
基因的影响
人体内存在决定肥胖的基因。研究表明,父母较胖的人肥胖的概率也较大。小时候比较胖的人,长大了肥胖的几率也增大。
饮食、作息习惯
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人肥胖的概率也高。睡眠不充足、长期久坐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肥胖几率的上升。
运动
经常进行运动的人,体内的基础代谢率会高,不容易发胖。
长期节食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导致粘膜腺体萎缩
长期饥饿缺乏食物会导致胃酸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同时由于分泌胃酸的腺体使用较少,就会出现腺体萎缩的情况。
诱发胆结石
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胆结石。
导致骨质疏松
因为脂肪组织是体内除卵巢以外制造雌激素的重要场所,而雌激素的缺少极易引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营养不良、基础代谢下降
长期节食会使身体缺乏营养,而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减慢,导致肥胖体质,严重还会引发掉发、免疫力低下等。
饮食做到5点,善待你的胃
01
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像
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
等,都是消除饥饿感的高手,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
控制食欲,要避开高脂肪的食物。肉类里
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
,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02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能延长用餐时间,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反馈给大脑“我已经饱了”的信号,就会较早出现
饱腹感
并停止进食。
03
每餐吃到七分饱
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04
改变进餐顺序
对于肠胃健康的人来说,不妨先吃清爽的新鲜水果,然后喝一小碗开胃汤,再吃蔬菜类菜肴,把胃填充一部分。
这时再上主食,最后上鱼肉类菜肴。既能保证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又能避免油脂等过量,保证膳食平衡。
05
两餐间隔4~6小时
两餐间隔
4~6小时
比较合适。推荐的三餐时间: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