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散文】印象邳县肉联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yywx1111
7 天前 10166 0 看楼主
印象邳县肉联厂
作者:枫声
之所以会想起邳县肉联厂,是因为清明假期间见到了回乡祭扫父母坟墓的一位高中同学。
见到他,不由想起了高中时几十张煎饼一吃就是一星期的日子;见到他,不由就想起了早早晚晚吃他带去的肉丁炒咸菜的往事。
那时我们是星期天下午带着母亲起早烙好的煎饼和提前炒好的咸菜或盐豆去学校,就着五分钱一暖瓶的开水,一连五六天每天三顿就那么煎饼咸菜、盐豆煎饼来来回回地吃。秋冬天还好,天气热的时候煎饼容易发霉,往往到不了星期三就霉变得红毛绿花,着实难以下咽。高二那年下学期,几个要好的同学决定改换一下吃法——六个人,轮流带煎饼带菜,路远的同学周日带,路近的同学晚几天回家带,这样,每天都能吃上新煎饼新菜。
清明回来祭扫的这位同学家不远,他通常是周四或周五回家带,按照他的通常饭量,一般是五十张煎饼两大罐头瓶咸菜。他若带的是纯咸菜或萝卜豆还好,一天往往吃不完,但问题是,他有时带的是肉丁炒咸菜,一顿早饭加一顿午饭罐头瓶就见了底,晚饭几个人就只好凑钱买老沈铁皮桶里一毛钱一勺的类似“猪食”的大锅菜来下饭。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不年不节,一般农家的饭桌上还是很难见到肉的,老冯偶尔带肉来让我们开荤,弟兄们很是感激。所以难免就会问到肉的来源,每每被问起,老冯总是非常自豪:俺大嫂在肉联厂上班,每次回老家,总会带些分割肉回来!
那时不知分割肉为何物,只知道肥多瘦少带着皮,蚕豆大小的一块块,吃起来很香。所以那年出蒜的时候,碰上有一天休息,老冯一声令下“跟我去五杨给大嫂娘家出蒜去”,大伙咯楞都没打,骑上破破烂烂的大架自行车,一行人欢呼雀跃,沿着邳苍水杉路直南而去。蒜出了多少不记得了,只记得在肉联厂上班的大嫂人长得漂亮,大伙干活情致很高,午饭时蒜薹炒肉里那肉肥瘦相间,油光盈润,充分满足了我们的口舌之欲。那肉,显然不同于老冯咸菜里的“分割肉”。
这是我关于邳县肉联厂的印象之一。
关于肉联厂的印象之二是班里的一位女同学。这位女同学肤白貌美衣服穿得好,说话嗲声嗲气,虽然成绩不是多好,但学习上看起来也算努力。听说她父亲和哥哥都在肉联厂上班,他哥哥那时已有了“肠衣大王”的称号,生意做得很大,娶了曾在我们学校工作过的一位女老师。
关于肉联厂的印象之三是1991年复读时一位叫杨浩的同学。
当时他和一位叫李梦实的同学都是学美术的复读老油子,哪个学校不要复读费就往哪里去,一高一矮的他们俩大概之前就在同一所学校复读过,所以那一年他们又结伴来了这里。老李父母是小学教师,家境应该比较殷实,所以他选择在学校附近租老百姓空闲的房子住,买着吃或自己动手做饭吃,画水粉画素描之外,喜欢抱着一把吉他弹,烫发头轻摇着,一副逼格满满的艺术家气息。矮个子的老杨则比较低调,他一开始选择的是住校,和我们一帮纯农村学生住在一起。记不清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想吃乡下的咸菜萝卜豆了,他曾经主动提出和我及另一位胖圆脸男同学一起嘎伙吃。他带的菜也多是肉丁炒咸白菜。但我们嘎伙吃没几顿就散了伙,毕竟当时城乡有别,咸菜萝卜豆的日子他坚持不了几天。他父母都在肉联厂上班,分割下来的碎肉,他们买得着也买得便宜。老杨面白须浓,我那位胖圆脸同学面白无须。多年后和胖圆脸同学谈及老杨,面白少须的他还是念念不忘老杨的肉丁炒咸白菜,以一贯深沉而若有所思的装逼神情说:肉联厂的分割碎肉就是好吃啊!
关于肉联厂的印象之四是爱人的偶尔提及。
爱人喜欢吃肥肠,但我每每从熟食摊买来,她总是吃几块就放下了筷子,说是肥肠不肥,薄得像纸、连个香蕉皮厚都没有,这样的猪肠怎么吃也不会香。于是就会说起她小时候吃肥肠的事——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样,家里每到冬天就会煮上几次猪肠,一次一大锅,不仅可以煮出来好多雪白的猪肠油,而且那猪肠又肥又厚,吃起来那才真叫一个香!
爱人对肥肠的这种回忆,我很难感同身受。因为我小的时候一年未必能吃得上二两猪油,又哪里会有一大锅的肥肠看着,又哪里会有尽饱吃的肥肠大快朵颐?那时岳父在马庄矿上班,月月有工资,那时爱人有表哥和姨姐在邳县肉联厂上班,买这些猪下水又便利又便宜,每每冬天有充盈的肥肠可吃,也就可以理解了。
现在的肥肠之所以没有以前的肥肠好吃,其实原因很好解释——那时的猪都是农家自喂的,吃的是无污染的野草野菜和粮食,而且一喂两三年,三五百斤才出栏,那天然无污染的猪怎能不好吃?现在的猪都是速成的,喂的是饲料和添加剂,半年左右就上了市,那猪肠想肥又能肥到哪里去?
昨晚读了孙兰茂老师的散文《此生都吃了些什么》,文中说到他1985年结婚想买一副猪下水还要找商业局局长开条子、在邳县肉联厂门前排了半天的队才如愿以偿。那年月,看来想买到猪肉猪下水也不是像如今这般方便的事。
于是搜索了一下邳县肉联厂的相关资料信息——
邳县肉联厂始建于1958年,最初名为“邳县冻猪厂”,是原邳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国营企业之一。1985年更名为“徐州肉类联合加工二厂”,并在后续发展中扩大业务范围,涵盖生猪屠宰、冷鲜肉销售、畜禽购销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转型,邳县肉联厂面临效益下滑问题,最终于1995年宣告破产。从1958年建厂到1995年破产,邳县肉联厂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阵痛,作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其生产场景和职工生活也算是邳县工业历史的缩影。
邳县肉联厂破产那一年,恰是我开始工作的第一年。在此之前,我极少踏足县城,肉联厂什么样,我找不到想象的支点。所以,我对肉联厂所有的印象都是来源于一个字——“吃”,好在肉联厂也是为大家提供可以下锅烹饪的吃食原材料的,两“吃”并一“吃”,也可谓相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1016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