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译《鲁滨孙飘流记》——回忆父亲徐霞村先生(2) | 作者 徐小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2-6-27 15: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2-6-27 15:43:22 10800 1 看楼主


1930年夏父亲到北京后,经当时北大教授会的负责人之一刘半农及周作人介绍,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三校的中文系任兼职讲师,教西洋文学史。
到1932年夏,辞去了授课职务,专门译书。这年,由胡适与任鸿隽主持的中华教育基金会成立了编译委员会,北大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毛子水,介绍父亲去那儿工作,他在那儿译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鲁滨孙飘流记》。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其实,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在父亲译之前已有几种译本了,但用严格的文学翻译标准来衡量,尚难令人满意,这就是当时"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决定由他重译此书的原因。




1957年春节,我回家探亲,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时,此书又被选为名著丛书之一,并选定了他的译本(据说是从四种译本中择优而定的),约他在出版前重新校订一下,我记得当时还预付给他一笔稿费(好像是三百元)。
到1959年此书要付印时,他的头上已有了一顶"右派"帽子!按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能出书的,但为了不影响整套丛书出齐,出版单位要求他出书时放弃徐霞村的这个众所周知的笔名,他当时只好拟了两个名字:一为徐扬,一为方原,由出版部门选,对方选了方原。
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重印版。到1978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又租版重印此书,而译者名仍未能更为徐霞村。由于当时用"方原"这个笔名,是不得已而用之,所以我在1978年看到再版的书仍用此名时,就立即写信给出版部门要求为译者"正名"。这以后的再版,译者名字才又改回徐霞村!





徐小玉著的父亲传记








徐小玉与母亲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罗纳河畔之星夜 发表于 2022-6-27 15:44:21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推荐徐小玉先生二十年前发给我的回忆父亲徐霞村先生的文章。徐霞村先生并非现代文学史上大家,但他上世纪三十年翻译的商务版《鲁滨逊漂流记》与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这个译本,却影响了太多人的人生!我即其一!逆袭人生,绝对励志!有幸与小玉先生成为文友,她曾寄我三本书,其中就有《鲁滨逊漂流记》,还特意用父亲的印章铃印,弥足珍贵。小玉先生也有一部传奇人生,转载文中特附上她寄我的十几岁参军时与母亲的合影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0800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