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婚庆银花钱中的典与雅(第二篇)——银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宁冬冬 发表于 2018-11-26 08:4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宁冬冬
2018-11-26 08:44:29 3342 0 看楼主
文艺骨干头条号梳理——文/王强—图/章海锋

本文压缩版颁发于《中国保藏》2018(11)







同偕到老百年和合







同偕到老五世其昌

上面两个作品为典型的苏工素面鱼子纹婚庆类银花钱,这类作品在同类中占比最大,一般面文“同偕到老”,另一面文字略有变化,也有部分变体,如“终身到老背长命百岁”。苏工银簪中有刻“同階到老”文的双头如意簪。看来,婚庆类银饰在苏南地区曾经极为遍及且内容也变得更加具有深层寓意。 “偕”到“階”,不该视为只是字形的变化,更不宜轻易理解为“错字”或“通假”,这种文字上的细微变化也算一种匠心独运或“另有寓意”——阶梯,暗喻上升。古人很善于发挥汉字的创造力,尤其江南地区的文人更是善于诸多充满智慧的“文字创作”,如原本属于科举仕途的“指日高升”银花钱变换一字就变成了“庆璋”佳品“子日高升”。







天作之合五世其昌

上款苏工的鱼子纹作品,做工较为精细,款识也很讲究——“杨庆和发”。天作之合的银花钱数目不多,目前所见多为单面工或压模的,文字水平及制作工艺均不及此。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枚花钱的两面似乎出自两人之手——天作之合,书法一气呵成且稳健而富有灵动性,而五世其昌,尤其“其”和“世”有些孱弱。另有“和合如意背福寿双全”者,书风也与此有些类似。







百年偕老五子登科

浙工的百年偕老五子登科婚庆银花钱与图1一样是最可能用来与聘礼一起送达女方或放在女方摆布脚上的婚庆银花钱。图9的浙工作品除了与苏工有几分神似外,还别具匠心,在外阔正背面添加了一周回纹,应景爱情“缠绵悱恻”“绵绵无绝期”。这一周回纹的刻工力度远高于文字,且一丝不苟,匠人精神何其精深。







宜室宜家五世其昌福寿双全富贵常年

“宜室宜家”出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旧时常被用来新婚志喜,祝福新人家庭和睦。当为残器,应该是银两件套的居中部分。可能是友人所送的贺礼或家人置办的嫁妆之一。作品设计精巧,做工精细,书法工整,“宜”字缺笔为古字写法,既可能是为了凸显品味,也可能是为了避忌,其先祖名字傍边似有“宜”字。另有“松鼠采葡萄托举花钱长命百岁” 挂件也当属于婚庆花钱的大范畴。







三多九如吉祥如意

上面的挂件作品乍看不像婚庆银花。但细看背部,石榴“跨界”到了另一钱面,俨然画面主体。石榴喻多子,石榴的“跨界”似乎也寓意“合二为一”。这些迹象可以推测这是一件颇有象征意蕴的婚庆类银花钱。三多九如的花钱不在少数,但连体者少见。这件作品有突出的两点:其一, “借”字。两句吉语共用“如”字。与铜花钱“唯吾知足”的四字共用一“口”有些相类。借字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字周饰兰草、竹叶。兰花取南宋郑思肖“无根兰”的笔意,似寓意抛弃旧我。竹叶多为三片,与三多九如也算暗合。







天长地久背白头翁、鲤鱼、石榴

上图作品产于扬州,钱面文字直言主旨,并周饰“四君子”。背面图案却颇有象征意蕴,可以说是中国婚姻题材图样的集合体。这款作品的背面图样,可以推测,此款作品在当时的扬州曾广受欢迎,陆续查到的几枚银花钱都有与此近似的图样。左侧的鸟当为白头翁,寓意白头偕老。右侧的鱼儿当为鲤鱼,且这条鱼明显具有明代缪辅《鱼藻图》的笔意,喻鱼水和谐。川上的石榴自不待言寓意多子。另有“面当朝一品饰四君子背五世其昌饰四石榴”及银胎珐琅彩“四葫芦背团花”也是极富特色且少见的以纹样取胜的婚庆银花钱。













上面三件作品都产自陕西。之所以选入这三枚银花钱,是想突出下久被忽视的陕西银饰。这三件作品虽然有两件相对来说有些粗素,但风格一系就说明陕西的银花钱也是有本身的产品的。虽略粗但用典一点也不含糊,不枉八百里秦川汉唐浸润。 “秦晋交好”几乎可以说是陕西典故的代名词之一,更是中国婚姻文化的名片之一。因其皆为单面工,除了可能是地域特色外,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是压箱底用的,因此没有“两面俱到”。另有单面工“天定良缘”和“天作之合”者也当属于婚庆银花钱中的压箱底钱。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宁冬冬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34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