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振兴新农人丨邳州市车辐山“种桃专家”带富村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7c3h862zk2 发表于 2023-10-25 11:2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7c3h862zk2
2023-10-25 11:29:46 4001 0 看楼主
来源:银杏融媒 评论0

在车辐山镇车前村提起张可,那是远近闻名的“种桃专家”,他上山种桃十多年,不仅种出了乾隆吃过的“蜜倌儿桃”,还通过改良品种、钻研技术,带领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这桃是蜜倌和秋彤杂交品种,今年是结果的第2年,果个均重在半斤左右,再过10天就成熟了。”近日,记者来到邳州市小森林家庭农场,见到张可时,他正在桃园里打理苗木。歇息之余,他向记者介绍起自己培育的桃子新品种。张可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退伍后决定自己创业,恰逢镇里鼓励荒山绿化,于是就承包了300亩荒山从事种植养殖。

优良的品种与种植技术是张可经营桃园的秘诀。种桃以来,他尝试引进新品种50多个,在无数次尝试、优选之后,保留了现在桃园里甜度口感最佳的品种——蜜倌儿桃。说起“蜜倌儿桃”的名字,张可说这是源于“蜜倌儿献桃的故事”,乾隆吃过的蜜桃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心想,既然有这个民间传说,说明本地就有种桃的历史,也就有出产好桃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这个品种是从众多的桃树中优选出来的,嫁接繁殖了近50亩,同时注册了‘蜜倌儿’商标。”张可说。讲起创业往事,憨厚质朴不善言谈的张可滔滔不绝。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的艰辛,远远不是“骨感”两字能够形容的。“被卖苗的人坑的太多了,张冠李戴,结的果子不是这个品种,就只能砍伐或改接,浪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张可说。

除了不断地进行品种优选和优化外,张可采用自然农法,让野草在桃地自然生长,平衡桃园生态的同时,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有机质。得益于农场地势开阔、向阳、得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地理条件,“蜜倌儿桃”的糖度是普通蜜桃的两倍到三倍。目前,“蜜倌儿桃”已经形成了品质优异、表现稳定的系列品种。

张可用勤劳的双手与奉献的精神,变荒山为宝山,也带领村民们种出沉甸甸的甜蜜致富果。在他的带动下,如今车前村已经有不少村民种起了桃树。村民李芳便是其中之一,她说:“张可的种植技术很好,村里有想种桃的都过来请教他,他都是非常热情地给大家讲解。”

“我种桃10年了,也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我会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大家一起共同致富。”张可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7c3h862zk2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00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