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蛇年春节两广游记之二:来到鹅泉 | 作者 马其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5-1-30 07: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5-1-30 07:00:13 899 0 看楼主


1月20日,我们从昨天晚上入住的百色市福源酒店出发,一路向南偏西,行程130公里,于10:20到达鹅泉景区。
由预先做的行程功课得知,鹅泉又名灵泉,在百色市靖西市(县级市)新靖镇鹅泉村念安屯西,距靖西城区大约5公里。泉口属岩溶溶洞,据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暗河主流长21公里,汇水面积258平方公里。鹅泉与广西桂平西山乳泉、云南大理蝴蝶泉并称西南三大名泉。
在鹅泉景区游客中心,我们看到景区外围青山叠翠,鲜花盛开。虽然已至严冬,可是枯草黄叶并不多。我猜想,景区里一定有泉有水有青山,可能跟以前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差不多。
刚刚通过景区入口,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硕大的水潭清澈见底,大小鱼儿以及水草清晰可见。潭边、走道边,各种植被生机盎然,各色鲜花争奇斗艳。近处的黑色水车模型、绿色荷花步道,远处的彩色观景长廊、怡心亭、15孔桥等等,在水中的倒影,都是清晰可见。水潭被周围的青山环绕,近处的山,青翠欲滴,郁郁苍苍;远处的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它们与湛蓝色的天空一起倒映在水中,也都是清晰可见。所有这些,构成一幅壮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我们依次在几个重要的景点观赏、拍照、拍视频。
首先来到鹅泉传说亭。清道光《归顺州志》记载:“鹅泉水在城西南十五里,世传有杨媪于野外拾得二卵,以苇覆之出二鹅子,养之泉地,鹅搅水成潭,深不可测。”后人演绎为,两只小鹅为仙鹅,仙鹅不得不回天庭时,留下了一口清泉,造福人间。这便是鹅泉的美丽传说。
接着是莲花步道。莲花步道由一块块荷叶造型的石墩构成,弯弯曲曲,延伸到水中央。踏上莲花步道,能体会到一种步步生莲的美感。据说它还是电影《蜀山战纪》的取景地之一。
怡心亭在莲花步道中间,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站立其中,可以全方位感受鹅泉美景。



再走就是鹅泉泉眼。我们看到,泉眼附近的潭水更加清澈,水底没有污泥,只有大小石块堆砌,水草随水流飘摇,大鱼小鱼悠闲戏水。资料介绍,鹅泉枯水期涌水量为1.2立方米每秒,这个季节应该是涌水量最低时,仍有泉水奔涌,从而说明,鹅泉长年不竭,碧水潺潺,蜿蜒奔流,十分神奇。据说,若有人在泉边大声呼喊,鱼会受惊跳出水面,那场面一定蔚为奇观,这就是“鹅泉跃鲤三层浪”。旁边的游人也有大声叫喊的,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仅仅短暂停留,没有看到鹅泉跃鲤这个场面。



鹅泉泉眼正对面的山崖上有四个大字“灵泉晚照”。据说这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宪宗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御赐的摩崖石刻,更令鹅泉披上神秘的色彩。不过也有人反驳说,这四个字根本不可能是明朝宪宗皇帝写的。



过了鹅泉泉眼,我们看到一处高大的两个挨在一起展翅欲飞形如年轻女子的鹅仙雕塑,旁边也有两只相互依偎的一人多高的白鹅雕塑。旁边的潭水里,还有几只真的白鹅和黑鹅。有两位姑娘划着竹排播放着喜庆歌曲在潭水里游来游去,竹排前头是两只很大的白鹅雕塑,姑娘的打扮好像白鹅,她们不时地向岸上的人群抛撒糖果。与景区入口处的收费划排人不同,她们是景区的形象大使。
沿着步道,我们来到“鹅”字碑旁。一人多高的“鹅”字,“我”“鸟”上下结构,一笔合成,苍劲有力。鹅字两旁的对联是“一方咸赖鹅泉泽,灌润邻疆并外邦。”上联说,鹅泉泉水滋养这一方土地;下联说,鹅泉泉水流往外国,这个外国就是越南。原来,鹅泉的水流入归春河,归春河是跨国瀑布德天大瀑布的上游河流之一。据说这个“鹅”字是后人模仿东晋王羲之的字。全字一笔呵成,字画苍劲,结构稳重,运笔潇洒。



看旅游图,景区里还有很多景点,可是导游给的时间不多,我们只得匆匆忙忙赶路。返回时,我们走在十五孔桥上。这是一座古桥,是鹅泉风景区的一大胜景。古桥建于清朝年间,桥长约60米,宽1.5米,建筑材料全为石灰料石,石拱结构,15个涵洞。半圆桥孔映在河水中,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相映生辉、古色古香,气势壮观。
在离开鹅泉的旅游车上,不少游客抱怨,时间太仓促了,没有来得及细看。我也觉得遗憾,要是其他季节过来,错过枯水期,鹅泉一定更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9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