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章回」半个世纪前的春节 | 散文 刘家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洋摄影 发表于 2022-2-7 16:0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海洋摄影
2022-2-7 16:06:47 9794 1 看楼主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春节在乡下叫过年,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过去的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的过年正好相反,缺的是年味,不缺的是年货。今非昔比,人们年夜饭的餐桌上,越来越丰盛,和过去的年夜饭相比,大都失去了年的味道。
如今的春节,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你想吃啥、喝啥,索啥、用啥等应有尽有,而且还花样翻新,样样不缺。只要你能买到的,没有你想不到的。米、面、食油、肉、奶、蛋等不用说了,就那水果的品种那才叫多。以前只有季节性的水果还不充足,而今时鲜水果一年四季不断,既便在寒冬腊月里,各种水果,有的还叫不出名子,超市、商店、地摊淋琅满目……
半个世纪前,那是计划经济年代,春节食品都是凭票供应,既便是吃不饱饭,也没钱;就是有钱没有供应票,大把花钱你什么也别想买着。那个时候,乡下农村是不会把阳历年当年的,一个平常日子而己。在人们心中只有农历年,才是正经的"年"的节日。说起来这与人们物质生活贫困有关,因为多一个正经的节日,华夏大地炎黄子孙,就有一次奢侈的机会。整年的吃糠菜团子,肚子里又没油水,总也吃不饱,一年也就在过年,也只能吃回饺子,一顿猪肉。这对于那时小孩子来说,过年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又是好吃的,穿上一年才能换上的新衣,玩伴们一起痛快地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更多的热闹和神秘……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就特别希望过年,往往还没有进入腊月,就已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就好象春节是一个遥远又很难达到的目的地。到了年关临近时,烙好的麦煎饼,炸好的丸子,做好的豆腐,炖好的猪头肉,山芋熬出来的糖块,还有糕点什么的,你是吃不到嘴里的。因为什么都缺,一整年了就备这么点年货,也吃不上几天。只有年三十及大年初一,可以放开肚子吃,不到春节大人们是不会让你吃的。平常的日子也就是山芋饭和山芋糊摊的黑颜色的煎饼,既使这样也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为了能使广大工农兵群众欢度春节,各地根据现有的货源,按人口发放票证。供销社凭票供应商品。猪肉虽说七毛三一斤,每人凭票也只有一斤二两。羊肉凭票每人半斤,食糖每人二两,不论红白或者冰糖有什么供什么,粉条每人半斤,食盐每人二两,散酒每人三两,鸡蛋一分二一个每人五个。那时没有自由市场什么都缺,都是国家供应,就是日常所需的必需品点灯油,火柴棍,手电石等等都得凭票供应。还有布票每人三尺,也只能凑件衣服,烟煤票每人十斤。生产队年底分红,每人四十斤小麦,六十斤稻谷,几斤玉米,大豆,二三百斤山芋等。每天干活青壮年十个工分,妇女七个工分,老年及小青年五个工分,每十个工分只值八分钱。这就是计划经济年代,文革岁月春节时的真实写照。
今年的春节再过几天就要结束了,可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以前的浓浓年味。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去串门拜年的热闹,更没有小时候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乡会秧歌也早就不见踪影了。
遥忆以前小时候过年真好,厨房蒸气的弥漫,香气飘香,十里相闻,这就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幸福的睡不着觉。那些年穷得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倒像个爷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博爱谠 发表于 2022-2-7 16:08:4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博爱谠
2022-2-7 16:08:4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海洋摄影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794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