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异文比较赏析之七:“未伤”岂可“未足妨”| 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吧小嘿 发表于 2021-12-14 19: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吧小嘿
2021-12-14 19:21:03 4951 0 看楼主




甲戌本: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庚辰本等: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庚辰本、蒙古本、戚本:防我之襟怀笔墨。列藏本、舒序本、梦觉本:伤作妨)
程甲本:
故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况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
程乙本:
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
【文见第一回】

凡例第五则中的这段文字,诸脂本大同小异,而程甲与程乙本则有两次大的改动。改动后的程本与脂本相对比,不仅词序大变,删增堪多,而且文意也大相径庭。
脂本此段语意是:虽然今天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生活,但那晨风月夕、阶柳庭花,也不能妨害我触景伤情,写下悲切情怀的笔墨文字。而触景伤情的文字,在古往今来,触目皆是,屡见不鲜。作者豪放洒脱,明示他是一改古来文人因生活不幸而触景伤情的文学传统。末字“者”强调的是看透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达情怀,体现出有气节文人的骨气傲气。
两种程本在字词上作了很大的改动,这种改动,不仅是字词的变化,也是内容性质的变化。
将“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径改为“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只是颠倒了两词的词序,看不出改动的任何理由。但因为程本的刻版流行,反将其改动后的词语作为固定成语而收进各类成语词典中,这种移花接木的知识版权篡改,应该在词典中标示出来,写出其最初的起源。
更大的改动,则是将原句的“亦未有伤于”改为“未足妨我”,显然,语感由重转轻,由满腔的激愤而变为淡然的不满,减弱了原名的思想情感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同时,还将原句的转折关系变成了递进关系,即将“虽然今天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生活,但那“晨风月夕、阶柳庭花,却不能妨害我触景伤情,写下悲切情怀的笔墨文字”,改成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贫困生活不足以妨碍我的襟怀,再说面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反而更能滋润人的笔墨”,原来饱受压抑、不甘屈服的悲壮情怀尽失,洋洋自得的是浅薄的小情小调。作者原本抒发的是贫穷而不坠其青云之志的豪壮,是不为风月伤感而有其大志追求的壮怀,让程本一改,变成了沾沾自喜的安贫守拙、无所作为的小格调了。
格调大相径庭,高下立判悬殊,不仅是对原笔的贬损,也是对曹雪芹形象的贬损。
至于甲戌本的“风晨月夕”一词,庚辰本等改作“晨夕风露”也属不当。因为“风晨月夕”是与“阶柳庭花”相对,是指美好的景色,是以乐景衬哀情,而“晨夕风露”的“风露”却侧重的是秋冷肃杀景致,与“阶柳庭花”的美丽春景完全不搭。而程本将其改作“晨风夕月”,词义未变,倒是与“阶柳庭花”更成对偶,突出的是“风”与“月”,恰与后面的“阶柳庭花”的“柳”与“花”相对,“风月柳花”都是最具文人风情美之景,倒是为难得佳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吧小嘿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95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