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疆见闻:“耻辱碑”前的沉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1-1-20 13: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1-1-20 13:41:19 13323 6 看楼主
“耻辱碑”前的沉思

宋智






2018年10月2日,我们从美丽的边城伊犁来到中哈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当地的导游领着我们去参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的界碑。途中路过一个仿古亭子,这个亭子叫碑亭,亭子中间矗立着一块斑斑驳驳的老旧石碑。导游给我们仔细地讲解了这块石碑的来历。

这是一块清朝和沙俄两国之间的界碑,记录着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因此叫“耻辱碑”,也叫“警示碑”。亭子外面立着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碑,上面用汉、英、俄等文字介绍“耻辱碑”的来历。

碑文是这样的:清代18号界碑是最早清朝时期中俄边境线的界碑。背面刻有俄国图腾双头鹰及阿拉伯数字“18”,鹰在俄国是勇敢的象征,“18”是界碑的排序,正面刻有满文,意为“石碑”。在1882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界约记》。根据界约规定,在伊犁河南岸界上所立界碑,由沙俄政府制作,清政府提供尺寸及所需银两。但是,用于立界的石碑建成后,清政府没有到现场监督立碑,沙俄趁机将石碑向我境内推进了20余千米,从此形成了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界碑的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地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的27.4平方千米的土地归还我国。在这片区域中,有四块为俄国所立的界碑,18号即其中之一。此碑原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一座名为乃奇勒干的小山上,2002年6月移至霍尔果斯。

“18”号界碑的来历说的明明白白,完全是清政府软弱无能,丧权辱国造成的。同时也再一次证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能够敢于把“耻辱碑”放在旅游景点供人参观,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觉醒和成熟的标志。毋忘历史,牢记使命,这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听完导游的介绍,看了碑文,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晚清重臣左宗棠。

其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要不是左宗棠,就是这块耻辱碑,也很难争取到。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占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富饶美丽的新疆之所以还能在我国的版图上,全靠左宗棠。没有左宗棠就没有新疆。没有新疆,我国就没有战略纵深,我国的国土版图也不是一只屹立于东方的雄鸡,而是一只丑陋的秃尾巴鸡。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1864年,新疆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陕甘地区回民暴乱影响下,在天山南北发动起义,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哈密、玛纳斯和喀叶噶尔旧城。但是,这些打着反清旗号的武装暴动,一开始就被少数反动封建主窃取了领导权,成为他们搞割据分裂的工具。喀什噶尔的封建主金相印为了兼并疏勒,向浩罕汗国求援。浩罕汗国派遣阿古柏率军于1865年侵入南疆。阿古柏在南疆地区大肆攻城掠地,不断扩充势力,于1867年底以喀什噶尔为中心,成立所谓的“哲德沙尔”伪政权,自称“巴达吾来特阿孜”。到1870年,阿古柏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

阿古柏侵占新疆期间,对外投靠俄、英和土耳其,对内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沙俄见有机可乘,以帮助清政府安定边境秩序为借口,于1871年6月,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名曰“代为收复”。同时悉心笼络阿古柏,于1872年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汗国君主”,同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攫取侵略权益。英国也于1874年同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承认阿古柏的“艾米尔”地位及其窃踞地区为“合法的独立王国”,从而取得了在阿古柏统治区通商、驻使,设领事等特权。这样,阿古柏就成了沙俄和英国分裂中国领土的共同傀儡。

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海防问题凸显。清朝东西两面受敌,因此出现海防、塞防的争论。李鸿章、鲍源深等人力主海防,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放弃塞防,腾出资金用于海防。而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则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分析时局。他在奏折中警告,正因为海疆多事,所以才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以便集中全力经营“海防”。不然,就会“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放弃新疆就是自撒藩篱,沙俄必将得寸进尺,不但甘肃和陕西堪忧,就是北路蒙古地区也失去保障,这样北京城也会丧失门户,后果不堪设想。清政府考虑到事关北半个中国的存亡,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一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才告结束。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当时的清政府财力枯竭,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只好四处借债,他在中国首富胡雪岩的帮助下,在上海滩外国银行借债500万两白银,而且是高利贷,最后好不容易才筹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可见他当时收复新疆的困难和决心。

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新疆远离内地,地域广大,交通十分不便,后勤补给线长。左宗棠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编军队、制造和购买外国先进武器,积极为收复新疆作战前准备。

为了靠前指挥,左宗棠把指挥部从兰州前移到肃州(酒泉市)。1876年4月,春寒料峭,西风烈烈,旌旗闭空,左宗棠的7万大军在此集结,他亲自召开誓师大会,进行战前动员,向将士们发出了收复新疆的战斗号令。

清军分三路疾速向北疆进发,按照左宗棠的部署,湘军将领刘锦棠、金顺等部集中兵力先打薄弱之敌,直取北疆奇台、米泉、呼图壁等地,乌鲁木齐守军未等清军赶到,就弃城南逃。1876年12月,北疆除伊犁外,全部被清军控制。此时,隆冬到来,大雪封山,清军只好原地休整待命。

1877年4月,清军开始向南疆发起进攻。先后攻克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等战略要地,打开了南疆的大门。阿古柏眼看大势已去,在库尔勒绝望服毒自杀。接着,清军乘胜前进,星夜兼程,继续向西挺进,连续攻克库车、阿克苏、阿拉尔等重镇。阿古柏残部只好退缩和田、喀什,企图负隅顽抗,但清军没有给他们机会,一鼓作气把他们打回中亚老窝。

1878年1月,清军基本完成收复新疆的任务。但是,沙俄仍然赖在伊犁不走。左宗棠认为:不赶走沙俄,就不能算成功收复新疆。

对于收复伊犁,左宗棠采取的策略是:以外交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沙俄毕竟兵强国大。他一方面奏请清廷派人与沙俄谈判,一方面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1878年底,清政府派崇厚去沙俄谈判归还伊犁问题。沙皇政府软硬兼施,迫使崇厚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以丧失大片领土和赔款500万卢布为代价,“收回”了九座空城。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大哗。对此,左宗棠极为愤慨,他痛斥崇厚的卖国行径,指出:“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迫于舆论,清政府遂将崇厚治罪,判为“斩监候”,改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前往圣彼得堡谈判,同时命左宗棠统筹兵事,作好战争准备。

为了给沙俄施压,配合外交谈判,1880年4月,左宗棠开始部署军队,准备以刘锦棠步骑10000余人出乌什,张曜所部7000余人从阿克苏分两路直取伊犁,金顺所部10000余人扼守晶河,防备俄军东犯乌鲁木齐,对伊犁形成三面合围态势。他表示:“衰年报国,心力交瘁,亦复何暇顾及”。

1880年6月,时年69岁的左宗棠不顾连日咳血,抱病出征。这天,他骑着战马走在最前头,紧随其后的是几名士兵吃力地抬着一口棺材,这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这种出征场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惊天地,泣鬼神!这种为国赴死,誓与沙俄决一死战的壮举,这种 “不斩楼兰誓不还”的冲天豪气,这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面,让国人震撼,让敌人胆寒!

在左宗棠大军压境,直指伊犁的态势下,曾纪泽和沙俄的外交谈判有了进展。迫于形势,沙俄不得不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一步。1881年2月21日,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归还《崇约》划走的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但仍占有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此外,放弃了俄货由嘉峪关运进内地的要求,但赔款却由500万卢布增至900万卢布。对于中国,这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但与《崇约》相比,总算收回了一些权益。一个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新疆全部收复以后,左宗棠屯兵戍关,积极恢复和发展新疆经济,并亲拟新疆设省方案。清廷及时采纳左宗棠的建议,于1884年正式设立新疆省,左宗棠西征时的主要部将刘锦棠成为首任新疆巡抚。

左宗棠收复新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彻底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也是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次。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歌颂,更是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无限怀念!

左宗棠收复新疆名垂青史,功在千秋,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不能乱,内乱必致外患。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首要的就是稳定,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空话。这是无数事实反复证明的。当年,新疆之所以被外来势力侵略占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内乱,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前车之覆,后车可鉴。我们决不能再重蹈覆辙。前几年,新疆极少数暴恐分子在境外势力的煽动下搞暴乱,企图再一次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径不得人心,中国的各族人民决不会让100多年前的悲剧再次重演。

摆放在我国西大门的“耻辱碑”,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前来参观。它在警示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昭示着后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仁人志士、民族脊梁。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主权,当年,有民族英雄左宗棠挺身而出,我坚信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左宗棠”。

界碑,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在我国漫长的国境线上,矗立着座座界碑。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它慷慨赴死;多少人为它殚精竭虑;多少人为它风餐露宿;多少人为它远离家乡。国强则界碑在,国弱则界碑无。没有“国”哪有“家”。不忘昨天的屈辱历史,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齐心协力奔向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在参观“耻辱碑”时的思考。



作者简介:宋智,笔名智也,邳州市人,1949年11月生,大学毕业,退休前供职邳州市委、市政府机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喜欢写作和旅游。曾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发表通讯、散文、杂谈、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等500多篇,其中多篇获奖。出版散文集《东篱采菊》《远山近水》,和冯子礼先生合著出版《三国演义启示录》,荣获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查看一下 发表于 2021-1-20 13:43:1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查看一下
2021-1-20 13:43:15 看楼主
左公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woshissd 发表于 2021-1-20 13:44:4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woshissd
2021-1-20 13:44:41 看楼主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举报不公 发表于 2021-1-20 13:46:0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举报不公
2021-1-20 13:46:02 看楼主
耻辱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实物,知耻化勇,更有现实作用![流泪][发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开发区 发表于 2021-1-20 13:46:36 | 只看该作者
5#
开发区
2021-1-20 13:46:36 看楼主
不忘不能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举报不公 发表于 2021-1-20 13:48:21 | 只看该作者
6#
举报不公
2021-1-20 13:48:21 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邳州河西 发表于 2021-1-20 13:49:31 | 只看该作者
7#
邳州河西
2021-1-20 13:49:31 看楼主
俄国、苏联、俄罗斯永远的流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3323 | 回复:6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