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传军摄影(三十六):古镇窑湾的雕塑及背后动人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7-24 07:0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7-24 07:00:17 4181 0 看楼主
美丽运河我的家(三十六)


记 忆

贾传军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开凿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本篇介绍运河窑湾古镇上的雕塑,每一个精美的雕塑、浮雕后都有动人的故事。



  靳辅、陈潢治河简介;靳辅(1633—1692年),字紫垣,辽阳人;陈潢(1637—1688年),字天一,号省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自清康熙十六年(1677)始,河道总督靳辅、幕僚陈潢,以遵奉明代潘季驯“束水冲沙”为基础,复堤、固坝、疏通黄河故道;中运河段窑湾建竹络坝,下游整治皂河,确保漕运通畅,被后人尊崇为“大清运河巨工”。在治河工程中首次引用“流量”概念,开创定量分析之先河。



  窑湾自唐代(618年)建置以来,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古镇三面环水,历史积淀深厚,现存明清古民居834间,自然人文景观20余处,自古就有“南有周庄,北有窑湾”、“苏北水域胜江南”等美誉。



  窑湾古镇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苏北商业重镇,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市井繁华,人气旺盛,工商贸易极为繁荣。当时全国有18个省在此设立商会,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兴建教堂,经商传教,镇上各种店铺作坊多达360余家,素有“小上海”之称。



  臧纡青與奇门遁甲 ;臧纡青(1796—1853),曾参加黄爵滋等人发起的陶然亭集会,力挺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在浙东前线采用“分伏散战法”,”杀黑夷三百余,擒夷目四、自夷五十余”,出奇制胜。归乡后为加强窑湾防御,利用窑湾“S”型自然街道地形,依奇门遁甲八卦阵为型,按五行方位构筑哨楼、城门,依天干地支辟巷道,构筑窑湾奇门遁甲防御体系,大大增强了窑湾抵御外敌的能力。至今,这些哨楼、城门已被毁殆尽,仅存遗迹。



  为防外敌入侵,古镇按五行方位修筑城门和炮楼,并且按照“十天干”修建了10座指挥哨楼。哨楼白天以八卦旗指挥,夜晚以八卦灯指挥作战,被称为“运转天盘”,地面的商团兵丁听从哨楼指挥作战,称为“运转人盘”,他们与古镇内宛如迷宫的“地盘”组成了孙子兵法中的“三才阵”。

在古镇“S”形街道两侧开辟的多条深巷,构成了奇门遁甲八卦阵的框架。每条深巷的终段均设有铁皮门,使得入侵者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



  江西会馆位于中宁街南段,俗称“万寿宫”。清康熙年间由江南南昌籍七家药商兴建,三建院落,前院为经营、制药、问诊场所;中院真君殿,祭拜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后院建有单檐歇山式戏楼。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为华棠小学,解放后设“窑湾小学二部”。



  山西会馆,位于西大街中段,清代建筑,原为康熙十八年(1679)修建的“关帝庙”,雍正年间,由晋商扩建为会馆。供商人休憩、议事。二进院落,前院设戏台、东、西花厅楼;后院为关公殿。占地面积4600余平方米。



  山东会馆位于中宁街南端,初为“三义庙”(也称“三圣庙”)清康熙年间,由九户鲁商扩建为山东会馆。三进院落,前院设三圣殿、镖局;中院建义庙大殿;后院建阎王殿、十八罗汉殿等。民国元年(1912)起先后设公署分局、国立宿迁县小学校、窑湾航运社等。



  河北会馆位于后河北岸,原为“薛仁贵庙”清乾隆年间由冀商扩建为会馆,正大殿为“薛仁贵庙”,单檐硬山式建筑,东楼房为商人议事、聚会场所;院西建厩棚,同治九年(1870)关闭,民国七年(1918)起先后办私立“敬业”学校、国主宿迁县第四小学,建国后拆除。



  河南会馆位于前河街,原为“河神庙”,清康熙年间由豫商扩建为会馆,二进院落,前院大殿设“河神庙”;后院正大殿设有“龙王庙”,东、西厢房供商人生息、聚会之地。光绪二十四年(1898),毁于水灾。



  安徽会馆位于新盛街东端,清康熙年间由八户徽商集资兴建,徽派建筑;二进院落,前院建“地藏王菩萨”大殿;后院设“佛爷殿”,东、西厢房为商人生活起居、议事之处,另设镖局。民国时成典礼公所,现被窑湾中学改建为教工住宅。



  福建会馆位于回民街段,俗称“天后宫”,由闽商建于清康熙年间,三进院落,前院为花园;中院为聚会、议事场所,设东、西花厅楼,乾隆帝南巡曾于此驻跸;后院为“天后宫”,供奉妈祖。民国十五年(1926),地方贤达陆冰庵、陈仲虎曾办私立“志成中学”。建国后改建为粮管所。



  苏镇扬会馆位于中宁街中段,清代建筑。由苏州、镇江、扬州籍商人同建。四进院落,占地7000余平方米,开设粮行、盐行,五洋百货、亚细亚、美孚石油公司;曾以当地粮食、土特产出口欧美五国。清未,《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于此编写《铁云藏龟》。



  娶亲队伍



  赵信隆酱园店内二楼赵小姐的闺阁,也是练习琴棋书画,描龙绣风的地方,再现当年小姐生活的场景。



  明朝末年,福建沿海被清兵占领,当地明朝官员不肯降服清兵而遭缉捕。清康熙十年,皇帝大赦一批沿海官员。其中吴姓大户,原是明末海税官,被发配到窑湾落户。定居窑湾后,因比较了解海上贸易,就做起了烟草生意。吴家在窑湾一共经营了五处烟丝店,其中最有名的是“吴洪兴烟丝店”。



  吴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7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窑湾古镇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宅院,也是古镇里的主要景点之一。吴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经营烟丝发家,当时拥有房屋500余间,共有五处产业,拥有资产白银三十余万两,号称“吴半街”。



  现存的吴家大院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院为烟草展示厅,主要介绍烟草的起源与发展,用人物塑像、实物、壁画等手段展现了从采烟到最后装烟成品的过程;第二进院复原为吴家厨房、粮仓、佣人房所在地;第三进院场景再现了当时吴家的第三代子孙吴保廷行衙办案的场景。当时吴保廷在京城官至四品,曾奉旨来窑湾赈灾,就把行衙临时设在了吴家大院;第四进院为吴家主人生活区,通过古旧家具摆设复原了当时情景。在当时大户人家对于他们的住房和建房都是非常讲究。东面住的是公子,西面住的是小姐,后屋住的一般都是家中长辈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



  宝丰萃俗称西当典,位于西大街中段,坐南面北,楼房交错,前门面营业房九间,中间为过道,通面阔30 米,进深9 檩6 米,通高7 米,小瓦覆顶,为金字形梁架硬山式建筑结构。



  黑铁皮门窗,长石条门窗框,两边楹联:“笑迎当剑客,善待典衣人”。东旁铸一座二层哨楼,四周设有火枪眼。四进院落,第一、二进院主楼各为13 间,二层,并且伸出1.3米宽廊檐,中间过道,两边为瓦房,前院为银库、质库;后院为办公、生活用房;第三进院为花园;第四进院供佣人住宿和漕运货物仓库;南大门紧邻前河街,如意门楼,黑色木门,两旁各居一尊石狮,西南角设一哨楼。占地10000 平方米。



  建国后,由于大运河复堤占用,仅存6500 平方米,大部分古建筑被改建为粮库,现存前、后院房屋23 间,其中门面房作为“中国典当博物馆”对外开放。



  窑湾古镇山西会馆内的唐代关帝庙。1920年,山西会馆改为邳县第二小学校,1949年改为新安县窑湾区小学本部,1958年改为新沂县抗美小学,现保存东厢楼5间,后改为绿豆烧酒厂。



  窑湾三晋酒店内的关公浮雕



  窑湾天主教堂前的雕像



  古时走街串巷的卖油翁



  运输物资的悍马



  车马出行图



  窑湾邮政史馆内雕像



  大清时的邮差



  过秤



  诚信



  买卖公平



  医生把脉



  运河大鼓起源于运河渔鼓,流传于苏北鲁南一带,已有400余年历史。伴奏乐器是一面大鼓一副钢板,唱词押韵,琅琅上口,赶板夺词,叙述、评论掺插其间,讲究字正腔圆,伶牙俐齿,粗犷豪放,激越高昂,常常令听众惊心夺魄,流连忘返。



  渔归



  码头工人



  码头装卸工



  百姓生活



  走街串巷修伞人



  打夯



  造船场景



  打铁



  加工船上用品



  解木头



  拉大椐



  木匠



  椐木料



  铁匠



  刨木头



  运河上的纤夫



  古人游运河



  众人抬的是窑湾绿豆烧美酒



  行为艺术



  农耕



  大跃进时生产队的大铁锅



  石猴



  窑湾西邻运河,东靠沂河,区域不大,为了保护土地,建楼盖房,只能到大运河边去建窑烧制砖瓦,因此很多砖瓦窑都盘在运河边。



  那里年年都有淤出来的泥土,用淤泥烧制的砖瓦结实耐用,洪水年年发,淤土年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948年11月8日夜,曾在攻打潍县时,因顽强作战被命名为“潍县团”的华野九纵27师79团,追击黄百韬兵团至宿迁县西北的堰头镇时,被一条三丈宽的大河拦住去路。1排3班担负架桥任务。对岸就是黄百韬兵团第63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战机稍纵即逝。面对滔滔河水,副排长范学福和班长马选云同时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副排长范学福第一个下水,说大家都跟我来,没有桥腿我们人当桥腿!十名战士纷纷跳下,站在刺骨的河水中做桥墩,架起一座30多米的浮桥,全团官兵从他们的肩头飞奔而过。



  惊人的意志换取了战场的主动,随后赶到的主力部队追击63军主力至窑湾,全歼该部两个师1.3万人,63军军长陈章成为淮海战役中第一位死在战场上的中将军长。

后来有一位团参谋长曾回忆说:走过石桥、走过木桥、走过铁桥、第一次走人桥,都不敢下脚。华野九纵司令员聂凤智评价“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了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斗转星移,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但70多年前那个寒冰刺骨的日子,范学福、马选云、彭启榜、宋协国、杨玉艾、潘福全、杨学志、孙克潘、孙学赞、孙书贤这十位勇士的壮举,将永远铭记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70多年过去了,被华野九纵授予“十人桥班”的“潍县团”所属2连3班,历经数次整编,如今已归属天津武警8631部队,但“十人桥班”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依旧代代相传。




  1928年,该地属邳县县委管辖,属窑湾镇闫溜村辖区。是年10月,共产党员王书楼、李觉民、王守宽等人根据邳县特支的指示,在王守宽的家中开会,宣布党支部的成立。10月底,王书楼、李觉民召集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在闫溜村王守宽家开会,宣布邳东区委成立,王书楼为区委书记,陆华安为组织委员,刘俊莪为宣传委员。闫溜党支部和邳东区委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新沂地区的正式建立。



  美丽的不夜窑湾古镇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贾传军,江苏邳州市人。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应征入伍,1985年3月在济南军区67军138师奉命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并荣立三等功,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邳州联络站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分享、多篇摄影专集在大秦岭、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国运河网等多家摄影平台和其它摄影公众号上推送,作品《夜航》获中国第二届"郎静山杯"大运河主题全国运河沿线城市巡展,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现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邳州航道站)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5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18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