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话荷——在运河小学重阳话He主题会上的发言 | 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绑琴 发表于 2024-10-23 17: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绑琴
2024-10-23 17:21:37 1059 0 看楼主


同学们,大家好!作为60年前入校的运河小学老校友,很高兴应邀参加母校的“华年回想,重阳话He”主题会。
说到“he”字,大家都知道,汉字的最大特点与神奇处之一,就是同音字多,光是读音“He”的字就有100多个,由其组成的词语更是数倍之多!汉语的丰富性与表现力,毫不夸张是世界第一。我们有幸作为使用者,既应该感到无比自豪骄傲,更应该很好地学习使用!
说到重阳,我们知道,赏菊话菊是重阳节古已有之的习俗。菊呢,是花中品性高洁的君子,而另一个花中君子是谁呢?就是“荷”。所以,重阳节我们来赏来话荷花的“he”,不仅别开生面,也与重阳赏菊话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对高洁品性的赞颂与学习,是重阳赏菊文化传统顺理成章的延伸与弘扬。
“荷”字演变史悠久绵长。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没有草字头,是个象形字。左边人,右边戈,就是一个人扛着兵器。今天还有“荷枪实弹”成语在使用,以此引伸为肩扛东西,如“荷锄”。在金文中,“荷”字的形状逐渐演变为更加接近现代汉字的形态,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作形旁,下面是一个“何”字。作音旁,用形声字造字法专为“荷”这种植物造了这个字。我们看,“荷”字演变过程,既体现了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的认知与表达手段的逐渐丰富与精确。
“荷”这个字,自创造之日起,就具有了意象隽永而优美的特质,它深深植根于我们生活之中,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一说到我们运河小学,我们就会联想到大运河,进而联想到大运河畔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平添了家乡的骄傲自豪感。再比如,一说到“荷”,我们这些老运河小学的校友们,就会想到邳州城当年汪塘密布,特别是运河小学附近的铁道两旁三角汪,一到夏天全是一望无际的荷花盛景,留下太多我们少年时代摘莲蓬、采荷花、挖荷藕的无比美妙的回忆。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运河小学的后院,当年就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夏日里荷花池边开展课外活动的生动场景,是我们一生中难忘的关于母校的最美的荷花意象与情感记忆。
当然,荷的意象,在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诗词绘画中,比比皆是。可以说,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文化符号之一。一个公园,如果没有荷花池,就像人没有眼睛,甚至没有灵魂。因为荷花不仅是自然美的最典型代表,也是人格品性高洁的最典型象征。出于污泥而不染,何其高贵伟岸,令人崇敬!
现在,让我们把“荷”字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产生诗意的联想,那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千古绝唱。那小小的荷尖,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生命的蓬勃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它要经历风雨的洗礼,要面对烈日的炙烤,但它从不退缩,始终坚定地向着阳光生长。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小荷?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小荷?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我们的同学们,正像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攀登知识的道路上,坚忍不拔,奋勇向前,相信最终都会灿烂绽开成美丽高洁的朵朵荷花。那未来的美好的图景,就像这位宋代诗人杨万里对盛开荷花的赞美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家都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华年回想,重阳话荷”,让我们一起走进荷的世界,感受荷之韵,领略荷之美,传承荷之精神,书写人生最美的画卷。
2024年10月11日重阳节写于北京
以此文稿录制视频,远程参加江苏邳州运河小学“华年回想,重阳话HE——大运河文化意象主题分享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绑琴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05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