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季餐桌上必备的美食,即将逐渐消失的晋南民间传统手工粉条制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ONKEY 发表于 2018-12-29 11: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ONKEY
2018-12-29 11:12:43 3647 3 看楼主


山西省晋南地区的农村每到了冬季,农民都有做红薯粉条的习惯,本地黄土地上生长的红薯品质好出粉率高,制作的红薯粉条是一年四季农民餐桌的不成缺傲幽美味佳肴。待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后,老手艺人砌一个炉灶,架一口大锅,摆两口装水的大缸,再请几个帮工,就开始开工做粉条。



粉条因为用的是红薯粉,并且是手工加工,所以其口感上有筋道、有嚼劲,并且耐煮,干的时候比力脆,因为原料只有红薯淀粉,晒干以后很脆,用手轻轻一抓就断,并且晒干后不易返潮,纯红薯漏出来的粉条颜色较深,猛一看貌似发黑,干嚼时有红薯淀粉的味。制作传统粉条,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既是体力活,又是手艺活,需要五六个人共同协作。



揉红薯面基子,需要几个男子汉同时挽起袖子,围着大盆用胳膊在里面不竭地蠕动,使粉子能充分的搅拌均匀。他们围着盆半弯腰反时针转动,边转边搅,他们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这样节奏感强更好用力吧。



图为一位老把式在看面基子能否加工了,不要小看这关键的一步,看不好在加工时就会出现断线,造成很多的浪费。



这是传统的加工,一手拿瓢,一手用手在瓢沿上轻轻捶起,粉条边随着师傅的震动,缓缓地从漏空中落入滚开的锅内,一旁捞粉条的师傅,像炸油条拨锅一样,把粉条用长筷子打捞到一边,顺着锅沿捞到锅台边放着的凉水盆内。



手工粉条的传统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都是由机械代替了手工敲打。将和成稠稀合适的红薯粉团漏成粗细均匀的粉条,漏下的粉条直接进入烧开的水锅里。



这时,要有人负责用细长的竹棍搅拌,以防粉条在锅内粘连。待煮熟后,要马上捞进旁边的冷水缸中冷却。



图为冷却后的粉条由锅边的师傅,把这些粉条整理得基本整齐后,穿在一个细棍子上。



图为一位师傅正在用一根竹棍将冷却后的粉条串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理顺粉条,也便于挂起晾晒。



手工粉条的制作还要选好天气,必需在零下3-10度的晴朗天气来制作,因为要经过冰冻,且要冻透才好吃,才更有劲道,久煮不烂。在晒干前,一女子将挂满粉条的竹竿集中到一个棚子中冻上一夜。这种完全利用自然天气加工的粉条吃起来的口感会非常好。



图为一名女子在太阳光下整理晾晒的粉条。



如果天气晴好,经过一两天的晾晒,粉条就晒干了。图为一工人在将晒干的红薯粉条装车,准备运回家中储藏。喜欢看更多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小叮 发表于 2018-12-29 11:13:4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小叮
2018-12-29 11:13:42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小祝 发表于 2018-12-29 11:14:2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小祝
2018-12-29 11:14:23 看楼主
环保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阿科 发表于 2018-12-29 11:15:1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阿科
2018-12-29 11:15:1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ONKEY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647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